英satisfaction;
词语解释苦行[ kǔ xíng ]⒈ 某些宗教徒的修行手段,故意用一般人难以忍受的种种痛苦来折磨自己。例他的苦行已明显可见。英asceticism; ascetic practices;引证解释⒈ 宗教徒指受冻、挨饿、拔发、裸形、炙肤等刻苦自己身心的行为。谓行之可求得解脱。引《百喻经·煮黑石蜜浆喻》:“其犹外道,不灭烦恼炽然之火,少作苦行,卧棘刺上,五热炙身,而望清凉寂静之道。”唐 王维 《大荐福寺大德道光禅师塔铭》:“禪师幼孤……去诣乡校,见 周 孔 书,曰世教耳,誓苦行求佛道。”明 李贽 《复邓石阳书》:“今之学佛者,非学其弃 浄饭王 之位而苦行於 雪山 之中也,学其能成佛之道而已。”朱光潜 《文艺心理学》第七章:“耶稣教在中世纪最重苦行,人们都要牺牲现世的快乐去谋来世的解救。”⒉ 指寺庙里做杂务的人。引《景德传灯录·丰干禅师》:“本寺厨中有二苦行,曰 寒山子、拾得,二人执爨,终日晤语,潜听者都不体解。”《古今小说·简帖僧巧骗皇甫妻》:“这汉原是州东 墦臺寺 里一箇和尚,苦行便是 墦臺寺 里行者。”⒊ 谓以常人所难忍受的生活折磨自己。引唐 吕岩 《沁园春》词:“不在劳神,不须苦行,息虑忘机合自然。”明 侯方域 《太子丹论》:“狃於成败之形,而不察於确然之数,以忠臣孝子不得已之深心苦行,不痛惜其不幸,而反以为罪,则何以为后之国家者处仇敌法也。”巴金 《关于<海的梦>》:“我反对禁欲主义者的苦行,不赞成自找苦吃。”国语辞典苦行[ kǔ xíng ]⒈ 佛教用语:(1) 佛教批评外道所做的种种自虐行为。(2) 为了断除烦恼,而严格约束身心种种不善欲望的修行。即十二头陀行,如日中一食、穿粪扫衣等。引《杂阿含经·卷三九》:「知诸修苦行,皆与无义俱。」《央掘魔罗经·卷一》:「出家学道行沙门法, 受行十二头陀苦行。」⒉ 预备出家,但尚未落发,而在寺庙中做苦役的人。引《喻世明言·卷三五·简帖僧巧骗皇甫妻》:「这汉原是州东墦台寺里一个和尚,苦行便是墦台寺里行者。」⒊ 刻苦修行、经营。例如:「他正在苦行励己,衣食居处十分俭朴。」英语ascetic practice德语Askese (S), Einschränkung (S)法语Tapas (yoga)
词语解释赎罪[ shú zuì ]⒈ 在基督教的教义中,认为人类有“原罪”,故人生来皆负有罪孽。其后耶稣基督被钉十字架,即代表流其宝血为世人赎罪,使世人免去其原罪;又指以功劳抵免刑责。例立功赎罪。英atone for one's crime;引证解释⒈ 用钱物赎免罪行。引《史记·平準书》:“弘羊 又请令吏得入粟补官,乃罪人赎罪。”《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权知 荆南 军府事 高从诲 上章首罪,乞修职贡,仍进银三千两赎罪。”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三:“已又招民输粟补官暨赎罪,而督有司积粟,视州邑大小有差。”⒉ 谓用某种实际表现抵销罪过。引明 汤显祖 《南柯记·朝议》:“斩 周弁 恐伤駙马之心,不如免死,立功赎罪。”巴金 《家》二六:“去,他必须到她那里去,去为他自己赎罪。”国语辞典赎罪[ shú zuì ]⒈ 用行动或财物来抵销罪过或免除刑罚。引《三国演义·第二九回》:「某素知于道人能祈风祷雨。方今天旱,何不令其祈雨以赎罪?」《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八》:「富翁道:『小子情愿赎罪罢!』即忙叫家人到家中拿了两个元宝,跪著讨饶。」⒉ 基督教及犹太教徒称祭献上帝以赎己罪为「赎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