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作“刻鹄成鹜”。
⒈ 亦作“刻鵠成鶩”。
引《后汉书·马援传》:“效 伯高 不得,犹为谨勅之士,所谓刻鵠不成尚类鶩者也。效 季良 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
宋 黄庭坚 《与赵伯充书》:“学 老杜 诗,所谓刻鵠不成尚类鶩也。”
引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比兴》:“比类虽繁,以切至为贵,若刻鵠类鶩,则无所取焉。”
清 卷盦 《<蔽庐丛志>序》:“又或食古如鯁,刻鵠成鶩。”
⒈ 虽然雕不成天鹅,尚类似野鸭。语本汉·马援〈诫兄子严敦书〉:「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比喻仿效虽欠逼真,但仍近似。亦用以比喻弄巧成拙、适得其反。南朝梁·刘勰。
引《幼学琼林·卷四·鸟兽类》:「刻鹄类鹜,为学初成。」
《文心雕龙·比兴》:「故比类虽繁,以切至为贵,若刻鹄类鹜,则无所取焉。」
近画虎成犬
英语to aim to carve a swan and get a semblance of a duck (idiom), to fail utterly in trying to copy something, to get a reasonably good, if not perfect, result
词语解释刻鹄[ kè hú ]⒈ 喻仿效前贤。⒉ 谓弄巧成拙,适得其反。引证解释⒈ 喻仿效前贤。参见“刻鵠类鶩”。引唐 卢照邻 《释疾文》:“既而屠龙适就,刻鵠初成。”宋 秦观 《贺苏礼部启》:“叹刻鵠之未成,念攀鸿而何敢。”明 朱鼎 《玉镜台记·诏聘太真》:“掩书俯几忆平生,刻鵠初成,画虎还成。”⒉ 谓弄巧成拙,适得其反。参见“刻鵠类鶩”。引《西游记》第三七回:“倘被多官拿住,説我们欺邦灭国,问一款大逆之罪,困陷城中,却不是画虎刻鵠也?”国语辞典刻鹄[ kè hú ]⒈ 比喻仿效他人的行为。参见「刻鹄类鹜」条。引唐·卢照邻〈释疾文·粤若〉:「既而屠龙适就,刻鹄初成。」⒉ 比喻弄巧成拙、适得其反。参见「刻鹄类鹜」条。引《西游记·第三七回》:「倘被多官拿住,说我们欺邦灭国,问一款大逆之罪,困陷城中,却不是画虎刻鹄也?」
(名)〈书〉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