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把“鲁”字写成“鱼”字,把“帝”字写成“虎”字,把“亥”字写成“豕”字。因形体相近而易写错。常借指书写错误或以讹传讹。
英clerical or typographical errors made through confusing similar characters; erroneous characters of similar forms;
引语出《意林》卷四引 晋 葛洪 《抱朴子》:“谚云:‘书三写,鱼成鲁,帝成虎。’”
按,今本《抱朴子·遐览》“帝”作“虚”。后因以“鲁鱼帝虎”称传写刊印中出现的文字错误。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十四:“其繙译诸经……较之西域元文,已经三易。其中舛讹,不但鲁鱼帝虎而已。”
⒈ 语本后指因文字形近而致传抄或刊刻错误。也作「亥豕鲁鱼」。
词语解释鲁鱼[ lǔ yú ]⒈ “鲁”“鱼”两字相混。指抄写刊印中的文字讹误。引证解释⒈ “鲁”“鱼”两字相混。指抄写刊印中的文字讹误。参见“鲁鱼亥豕”。引南朝 陈 徐陵 《<玉台新咏>序》:“高楼红粉,仍定鲁鱼之文;辟恶生香,聊防 羽陵 之蠧。”宋 杨亿 《受诏修书述怀感事》诗:“望气成龙虎,披文辩鲁鱼。”清 钱泳 《履园丛话·碑帖·唐开成石刻十二经》:“原刻残闕,为后人修改补輟,以至鲁鱼莫辨。”
词语解释帝虎[ dì hǔ ]⒈ 指书中因形近而误刻、误抄的字。《太平御览》卷六一八引晋葛洪《抱朴子·遐览》:“书三写,以鲁为胄,以帝为虎。”因以“帝虎”为文字讹误之典。引证解释⒈ 指书中因形近而误刻、误抄的字。参见“鲁鱼”、“鲁鱼帝虎”。引《太平御览》卷六一八引 晋 葛洪 《抱朴子·遐览》:“书三写,以鲁为胄,以帝为虎。”因以“帝虎”为文字讹误之典。 宋 黄伯思 《校定楚词序》:“此书既古,简册迭传,亥豕帝虎,舛午甚多。”清 许增 《<山中白云词>缀言》:“陈眉公 《续祕笈》仅载下卷,以‘乐府指迷’标题,《四库存目》仍其名,中间帝虎陶阴,指不胜屈。”国语辞典帝虎[ dì hǔ ]⒈ 文字因形体相似而产生的讹误。见《太平御览·卷六一八·学部·正谬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