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春秋后期出现的一种农业丰歉循环学说。《史记·货殖列传》:“故岁在金,穰;水,毁;木,饥(据《越绝书》应为”康“);火,旱……六岁穰,六岁旱,十二歳一大饥。”《越绝书·计倪内经》:“太阴三岁处金则穰,三歳处水则毁,三岁处木则康,三岁处火则旱……天下六岁一穰,六岁一康,凡十二岁一饥。”太阴即木星,每十二年绕天空运行一周,木星运行至酉称岁在金,为“穰”,即大丰年;又六年运行至卯是岁在木,为“康”,即小丰年;运行至子是岁在水,为“毁”,即大荒年;隔六年至午是岁在火,又为旱年。这就形成所谓六年一穰,六年一旱或十二年一大饥的循环。这种主张反映了古人想掌握农业生产丰歉的规律,以便趋利避害,达到国富民足的目的。
(1)岁星。(2)(名)年:~末|年~。(3)(名)〈书〉年成:丰~|歉~。(4)(量)表示年龄的单位:八~|九~。
1. 稻、麦等的秆:穰草。穰子。2. 庄稼丰熟:穰穰(丰盛的样子)。3. 同“瓤”。
(1)岁星。(2)(名)年:~末|年~。(3)(名)〈书〉年成:丰~|歉~。(4)(量)表示年龄的单位:八~|九~。
(1)(形)没有降水或降水太少(多跟‘涝’相对):~灾|天~|防~|抗~|庄稼~了。(2)(形)跟水无关的:~烟|~伞。(3)(形)非水田的;陆地上的:~地|~稻|~獭|~船。(4)(形)指陆地交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