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句网 -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词典

麻苏苏的意思

麻苏苏


拼音má sū sū
注音ㄇㄚˊ ㄙㄨ ㄙㄨ

繁体麻蘇蘇
组合ABB式

词语解释

麻苏苏[ má sū sū ]

⒈  亦作“麻舒舒”。亦作“麻酥酥”。亦作:麻舒舒麻酥酥。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麻舒舒”。亦作“麻酥酥”。形容微的麻木。

骆宾基 《山区收购站》:“你们弄的辣酱这么好吃,可害人啦!连舌头都麻苏苏的!”
大群 《刘排长和小金枝》:“这架飞贼冲下来了……带起一股冷风,吹得脖梗子麻舒舒的。”

如:天气越来越冷了,脚放到水里去,冻得麻酥酥的。

词语分解

麻的解释

1.  草本植物,种类很多,有“大麻”、“苎麻”、“苘麻”、“亚麻”等。茎皮纤维通常亦称“麻”,可制绳索、织布:麻布。麻衣。麻袋。麻绳。麻纺。2.  指“芝麻”:麻酱。麻油。3.  像腿、臂被压后的那种不舒服的感觉:脚麻了。4.  感觉不灵,或丧失感觉,引申为思想不敏锐:麻痹麻醉。麻木不仁。5.  面部痘瘢,引申指物体表面粗糙麻子。6.  带细碎斑点的:麻雀。麻蝇。7.  喻纷乱:麻乱。麻沸。8.  姓。

苏苏的解释

词语解释苏苏[ sū sū ]⒈  苏醒;复活。引证解释⒈  苏醒;复活。引明 陆采 《怀香记·母女伤怀》:“孩儿苏甦,不必性急。”鲁迅 《集外集·<奔流>编校后记》:“照此推论起来技术生命,长于内容,‘为艺术的艺术’,于此得到苏甦的消息。”1. 畏惧不安貌。 《易·震》:“六三,震苏苏,震行无眚。”孔颖达 疏:“苏苏,畏惧不安之貌。”或谓躁动貌。 陆德明 释文引 晋 王肃 曰:“躁动貌。”⒉  犹簌簌形容眼泪纷纷落下的样子。引明 高攀龙 《缪仲淳六十序》:“儿忽得异疾殆矣。一日夜半,余夫妇泪苏苏相语曰:‘是儿非 仲淳 不活。’”《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七:“程宰 此时神志俱丧,説不出一句话,只好唯唯应承,苏苏落泪而已。”⒊  方言。因激动而引起发麻感觉。引杨朔 《平常的人》:“我浑身的血苏苏的。”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四段:“姚志兰 一听,浑身的血苏苏的,兴奋的要命。”⒋  象声词。引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婴宁》:“穿花小步,闻树头苏苏有声。”清 平云 《孤儿记》第四章:“继而草声苏苏,诸嚮竞起,惊心怵目,终夜不歇。”茅盾 《子夜》十八:“同时听得那小船擦着岸边的野草苏苏地响。”国语辞典苏苏[ sū sū ]⒈  畏惧不安的样子。引《易经·震卦·象曰》:「震苏苏,位不当也。」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