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同一个属概念下两个外延互相排斥、外延之和等于其属概念的外延的概念。如“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就是矛盾概念,因为它们的外延互相排斥,其外延之和等于其属概念“车辆”的外延。
词语解释矛盾[ máo dùn ]⒈ 矛和盾,比喻言行自相抵触。例矛盾百出。英contradiction;⒉ 辩证法上指客观事物和人类思维内部各个对立面之间互相依赖又互相排斥的关系。例矛盾的普遍性。引证解释⒈ 见“矛楯”。⒉ 特指以文词相辩难。按,同书卷十二有“矛盾”一目,所记皆当时文士以诗句互相指责非难之事。引南朝 梁 何逊 《西州直示同员》诗:“矛盾交为论,光璧带成珍。”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争解元》:“会郡中有宴, 乐天 讽二子(指 张祜、徐凝 )矛盾。”⒊ 犹屏障。 《宋书·萧景传》:“羣 蛮 悉渡 汉水 来降。议者以 蛮 累为边患,可因此除之。引景 曰:‘穷来归我,诛之不祥。且 魏 人来侵,每为矛盾,若悉诛 蛮,则 魏 军无碍,非长策也。’”⒋ 违抗。引明 王錂 《春芜记·忤奸》:“想着我宠冠臣邻,我屈指朝中半从顺,怪伊行敢相矛盾。”⒌ 哲学名词。在唯物辩证法中,即对立统一,指事物内部各个对立面之间的互相依赖而又互相排斥的关系。⒍ 逻辑名词。形式逻辑中指两个概念互相排斥或两个判断不能同时是真也不能同时是假的关系。国语辞典矛盾[ máo dùn (又音)máo shǔn ]⒈ 矛、盾,武器名,古代两种功用不同的兵器。相传有一人卖矛和盾,夸他的盾最坚固,任何东西都戳不破。后来又夸他的矛最锐利,什么东西都能刺进去。一人问他若拿他的矛来刺他的盾会如何,他却回答不出来。典出《韩非子·难势》。后比喻言语行为自相抵触。。也作「矛楯」。例如:「自相矛盾」近抵触 ⒉ 理则学上指不可同为真,亦不可同为假的概念或命题。英语contradiction, CL:個|个[ge4], conflicting views, contradictory德语Auseinandersetzung (S), Gegensatz, Widerspruch, Kontradiktion (S), entgegengesetzt, sich widersprechend, unvereinbar, kontradiktorisch (Adj)法语contradiction, désaccord, contradictoire
词语解释概念[ gài niàn ]⒈ 在头脑里所形成的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概念都具内涵和外延,并且随着主观、客观世界的发展而变化。英idea; notion; concept;引证解释⒈ 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人类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抽出本质属性而成。表达概念的语言形式是词或词组。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即其涵义和适用范围。概念随着社会历史和人类认识的发展而变化。引李大钊 《俄罗斯文学与革命》:“十九世纪前半期之诗人,对于自由仅有暧昧之概念。”毛泽东 《实践论》:“社会实践的继续,使人们在实践中引起感觉和印象的东西反复了多次,于是在人们的脑子里生起了一个认识过程中的突变(即飞跃),产生了概念。”国语辞典概念[ gài niàn ]⒈ 对事物的普遍而抽象的认识。通常都是指在同种类的多数事物中,将其共同性、普遍性抽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如白马、白雪、白衣等事物的「白」。近观点 观念 英语concept, idea, CL:個|个[ge4]德语Begriff (S, Philos), Vorstellung (S)法语concept, notion, idé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