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kindhearted and merciful;
⒈ 比喻慈悲之心。
词语解释菩萨[ pú sà ]⒈ 佛家语。梵语 bodhisattva 的音译,也是菩提萨埵的省略,菩提是觉悟的意思,萨埵是有情的意思。又译为大道心众生;佛教指修行到了一定程度、地位仅次于佛的人;特指大乘佛教中作为神而加以崇拜者。英Bodhisattva;⒉ 泛指佛。英Buddha;⒊ 泛指某些神。例果然天上“文曲星”是打不得的,而今菩萨计较起来了。——《儒林外史》英Buddhist idol;⒋ 比喻心肠慈善的人。英a kindhearted person;引证解释⒈ 佛教名词。梵文菩提萨埵(Bodhi-sattva)之省,原为 释迦牟尼 修行而未成佛时的称号,后泛用为对大乘思想的实行者的称呼。⒉ 指人们崇拜的神灵偶像。引毛泽东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只有两个小菩萨名‘包公老爷’者,被一个老年农民抢去了,他说:‘莫造孽!’”⒊ 比喻心肠仁慈的人。引《红楼梦》第五五回:“他们瞅着大奶奶是个菩萨,姑娘又是腼腆小姐,固然是托懒来混。”《老残游记》第十四回:“两位老爷菩萨,救命恩人,捨得花银子把我救出火坑。”夏衍 《克农同志二三事》:“你得认清这个时期,这个地方,和菩萨要打交道,和恶鬼也要打交道。”国语辞典菩萨[ pú sà ]⒈ 佛教用语。梵语 bodhisattva的音译,全名为「菩提萨埵」,意译作觉有情。其义有二:一、专指成佛前的悉达多太子。二、指具备自利、利他的大愿,追求无上觉悟境界,并且已证得性空之理的众生。菩萨所觉悟的境界在佛之下,而在阿罗汉之上。引《修行本起经·卷下》:「菩萨见此众生品类,展转相吞,慈心愍伤,即于树下得第一禅。」《佛说十地经·卷二》:「菩萨既得如是大慈、大悲、大舍意乐已,为欲救拔一切有情,转更访求世出世间诸利益事。」《初刻拍惊案奇·卷八》:「弟子虔诚拜祷,伏望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使夫妻得相见。」⒉ 尊称乐善好施的好人。引《儒林外史·第三八回》:「小的送他到广东家里,他家亲戚、本家有百十人,都望空谢了老爷的恩典;又都磕小的头,叫小的是『菩萨』。」
词语解释心肠[ xīn cháng ]⒈ 心地。英heart; mood; state of mind;引证解释⒈ 心情;心绪。引战国 楚 宋玉 《神女赋》序:“性和适,宜侍旁,顺序卑,调心肠。”宋 王安石 《少年见青春》诗:“心肠非故时,更觉日月驶。”《红楼梦》第二九回:“﹝ 宝玉 ﹞心中正自后悔,无精打彩,那里还有心肠去看戏?”巴金 《家》二一:“‘你们还有心肠打牌?’ 觉慧 这样想。”⒉ 指感情。引唐 孟郊 《古结爱》诗:“始知结衣裳,不如结心肠。”宋 陆游 《次季长韵回寄》:“旧好自均亲骨肉,新知何怪薄心肠。”《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殊不知有了英雄至性,才成就得儿女心肠。”柯岩 《红领巾的歌·三匹“马”的冰车》:“杨杨 一个劲地摇头,什么也打不动他的心肠。”⒊ 犹心地。指思想意识。引《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这个就是説书的一片道学心肠。”《红楼梦》第一一一回:“也有説他两个心肠儿好的。”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九章:“多么好心肠的人啊!”⒋ 犹心头,心中。引唐 张籍 《学仙》诗:“勤劳不能成,疑虑积心肠。”《武王伐纣平话》卷下:“太公 闻言大惊:‘怎有如此之事,二人先知我心肠之机?’”⒌ 犹胸怀,肚量。引《朱子语类》卷七四:“须是大著心肠看始得。”⒍ 犹心腹,知心。引《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史 魏 二人先下此工夫,以结其心,却是未敢説甚么正经心肠话。”⒎ 想法;意思。引《儒林外史》第四一回:“今见二位先生,既无狎玩我的意思,又无疑猜我的心肠。”⒏ 犹心事。指心中所思虑的事。引萧红 《生死场》二:“你把筐子丢啦!我看你好像一点心肠也没有,打柴的人幸好是 朱大爷,若是别人拾去还能找出来吗?”梁斌 《播火记》三八:“一面饮着酒,吃着菜,互相倾吐心肠。”国语辞典心肠[ xīn cháng ]⒈ 心与肠,亦用以指心。引《三国演义·第三三回》:「吾欲托以后事,不期中年夭折,使吾心肠崩裂矣!」⒉ 心地。引宋·苏轼〈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诗:「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例如:「蛇蝎心肠」。近心地 心性 ⒊ 心意、想法。引《儒林外史·第四一回》:「今见二位先生,既无狎玩我的意思,又无疑猜我的心肠。」《红楼梦·第六七回》:「紫鹃深知黛玉心肠,但也不敢说破。」⒋ 情绪、兴致。引《醒世恒言·卷二九·卢太学诗酒傲王侯》:「吓得知县已是六神无主,还有甚心肠去吃酒。」《红楼梦·第二九回》:「心中正自后悔,无精打彩的,那里还有心肠去看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