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句网 -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词典

琴瑟调和的意思

qíntiáo

琴瑟调和


拼音qín sè tiáo hé
注音ㄑ一ㄣˊ ㄙㄜˋ ㄊ一ㄠˊ ㄏㄜˊ

繁体琴瑟調和
词性成语

词语解释

⒈  琴瑟同时弹奏,声音和谐比喻夫妻恩爱。

国语辞典

琴瑟调和[ qín sè tiáo hé ]

⒈  语本后比喻夫妻情感谐调融洽。也作「琴瑟和鸣」、「琴瑟和好」、「琴瑟和谐」、「琴瑟相调」。

《诗经·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群音类选·官腔类·卷二一·玉钗记·桂亭赏月》:「待夫人转意,琴瑟调和,百年相聚。」
《醒世姻缘传·第五二回》:「少年夫妇,琴瑟调和,女貌郎才,如鱼得水。」

词语分解

琴瑟的解释

词语解释琴瑟[ qín sè ]⒈  比喻夫妻感情和睦。例窈窕涉女,琴瑟友之。——《诗·周南·关雎》妻子好合,如鼓琴瑟。——《诗·小雅·常棣》英be on friendly terms;引证解释⒈  乐器,琴和瑟。亦偏指琴瑟的一种。引《书·益稷》:“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祖考来格。”晋 陆机 《拟西北有高楼》诗:“佳人琴瑟,纤手清且闲。”琴,一本作“瑶”。 唐 杜甫 《锦树行》:“飞书 白帝 营斗粟,琴瑟几杖柴门幽。”明 梁辰鱼 《浣纱记·见王》:“桐作琴瑟,音调和也。”郭沫若 《历史人物·隋代大音乐家万宝常》:“琴瑟的输入,大约在 春秋 初年。”⒉  指琴瑟之声,古人以之为雅乐正声。引《荀子·非相》:“听人以言,乐於钟鼓琴瑟。”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统序科第》:“琴瑟不改,而清浊殊涂;丹漆不施,而丰俭异致。”元 方回 《仇仁近百诗序》:“琴瑟具而滛哇退舍;衣冠正而强暴拱手。”⒊  弹奏琴瑟。引《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后比喻夫妇间感情和谐。亦借指夫妇、匹配。 宋 苏轼 《答求亲启》:“许敦兄弟之好,永结琴瑟之欢。”明 王錂 《春芜记·感叹》:“我年已逼桑榆,尔尚未谐琴瑟。”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竹青》:“且卿与僕,名为琴瑟,而不认一家,奈何!”⒋  比喻朋友的融洽情谊。引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吾与夫子,义贯丹青,好和琴瑟。”南朝 梁 刘峻 《广绝交论》:“心同琴瑟,言鬱郁於兰茝;道叶胶漆,志婉孌於塤箎。”唐 陈子昂 《春夜别友人》诗:“离堂思琴瑟,别路遶山川。”国语辞典琴瑟[ qín sè ]⒈  琴与瑟两种乐器。引《书经·益稷》:「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祖考来格。」《周礼·春官·大司乐》:「云和之琴瑟,云门之舞。」⒉  语本比喻夫妻和合。引《诗经·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聊斋志异·卷二·红玉》:「女勤俭,有顺德,琴瑟甚笃。」英语qin and se, two string instruments that play in perfect harmony, marital harmony

调和的解释

词语解释调和[ tiáo hé ]⒈  调解使和好。例调和对立的观点。英mediate; reconcile;⒉  配合适当和谐。例色彩调和。英be in harmonious proportion;⒊  折中;妥协。英compromise; make concessions;⒋  混和;搀和。英mix; blend; temper;⒌  调味。例非调和之有异。——清·周容《芋老人传》英flavour; season;⒍  调味品。英seasoning; condiment;引证解释⒈  烹调,调味。引《管子·小称》:“夫 易牙调和事公,公曰:‘惟烝婴儿之未尝。’於是烝其首子而献之公。”《后汉书·独行传·陆续》:“续 曰:‘因食餉羹,识母所自调和,故知来耳。’”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不假调和,野蔬何以有味。”⒉  搅拌均匀。引《齐民要术·种麻子》引《氾胜之书》:“种麻,预调和田,二月下旬、三月上旬、傍雨种之。”宋 梅尧臣 《蜜》诗:“调和露与英,凝甘滑於髓。”《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此茆味异,可栽植於此地,久服长生……宜调和美酒饮之。”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下篇二:“调和诸种颜料,只显一种带灰的黑。”⒊  调味用的佐料。引《西游记》第六八回:“有两个在官人问道:‘长老那里去?’ 行者 道:‘买调和。’那人道:‘……那 郑 家杂货店,凭你买多少油、盐、酱、醋、薑、椒。’”韩文洲 《四年不改》:“怎么搞的?什么调和也没有!我走了几家没有吃到点醋。”⒋  协调、和谐;使和谐。引《墨子·节葬下》:“是故凡大国之所以不攻小国者,积委多,城郭修,上下调和,是故大国不耆攻之。”汉 贾谊 《新书·六术》:“是故五声宫、商、角、徵、羽,唱和相应调和。”唐 元稹 《桐花》诗:“尔生不得所,我愿裁为琴。安置君王侧,调和元首音。”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十一章:“周仆 竭力使自己的情绪与屋里的气氛调和。”⒌  折中中和。引《荀子·修身》:“治气养心之术:--血气刚强,则柔之以调和。”鲁迅 《三闲集·无声的中国》:“中国 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一分三章:“梁任公 又谓《四十二章》颇含大乘教理,其伪作者深通 老 庄 之学,怀抱调和释、道思想。”⒍  调解,消弭争端。引宋 苏轼 《大雪论差役不便札子》:“臣每见 吕公著、安燾、吕大防、范纯仁,皆言差役不便,但为已行之,今不欲轻变,兼恐臺諫分争,卒难调和。”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九:“乌武壮、向忠武 二公亦皆名将,积有齟齬, 江忠烈 在 乌 幕,调和之苦,甚於恭勤。”吴泰昌 《阿英忆左联》:“来人是为调和创造社、太阳社与 鲁迅 的关系。”⒎  调理使和顺。引唐 刘禹锡 《代裴相公让官表》之三:“虽有药石,安能调和?”《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待学生先以煎药治其虚热,调和臟腑,即进饮食。”⒏  指和顺。引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上:“一中年妇人,按脉调和,乃云无病可医。”国语辞典调和[ tiáo hé ]⒈  烹调。引《吕氏春秋·孟春纪·去私》:「庖人调和而弗敢食,故可以为庖。」《水浒传·第一〇回》:「因见小人勤谨,安排的好菜蔬调和的好汁水,来吃的人都喝采,以此买卖顺当。」⒉  和谐、融洽。引《墨子·节葬下》:「故凡大国之所以不攻小国者,积委多,城郭修,上下调和。」近协调 调解 反失调 挑唆 闹争 ⒊  消弭争端。引《红楼梦·第二二回》:「细想自己原为他二人,怕生隙恼,方在中调和。」⒋  协调整理。引《庄子·天运》:「一清一浊,阴阳调和。」近协调 调解 反失调 挑唆 闹争 ⒌  调味佐料。引《西游记·第六八回》:「行者暗笑道:『沙僧,好生煮饭,等我们去买调和来。』」⒍  安慰。引《水浒传·第七回》:「妇人家水性,见了衙内这般风流人物,再著些甜话儿调和他,不由他不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