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谓藏匿行踪。
⒈ 谓藏匿行踪。
引明 徐元 《八义记·鉏麑触槐》:“听得譙楼鼓二更,是我潜踪躡跡,欲刺权臣。”
词语解释潜踪[ qián zōng ]⒈ 潜藏踪迹,使不为人知。英go into hiding;引证解释⒈ 隐蔽踪迹。引明 阮大鋮 《燕子笺·兵嚣》:“军声四起汹汹、汹汹,教人何处潜踪、潜踪?”《红楼梦》第五四回:“大家躡手躡脚,潜踪进镜壁去一看,只见 袭人 和一个人对歪在地炕上。”⒉ 指潜逃。引《儒林外史》第八回:“此时潜踪在外,虽这一点物件,也恐被人识认。”1. 隐去行迹。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二班》:“﹝ 殷元礼 ﹞骇极,惟恐其觉,潜踪而遁。”《花月痕》第四六回:“该大臣等……淆乱是非,致令外议沸腾,或曰受贿容奸,或曰潜踪通贼。”⒊ 犹灭迹。引清 林则徐 《会札南澳锲谕令长山尾等洋外船一律呈缴烟土稿》:“奸徒总未潜踪,以致去而復来。”国语辞典潜踪[ qián zōng ]⒈ 藏匿踪迹。引《聊斋志异·卷一二·二班》:「骇极,惟恐其觉,潜踪而遁。」《儒林外史·第八回》:「此时潜踪在外,虽这一点物件,也恐被人识认,惹起是非。」
词语解释蹑迹[ niè jì ]⒈ 亦作“蹑迹”。亦作“蹑迹”。⒉ 追踪;跟踪。引证解释⒈ 亦作“躡蹟”。亦作“躡跡”。追踪;跟踪。见“躡迹”。引南朝 宋 谢灵运 《撰征赋》:“缓轡待机,追奔躡迹。”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促织》:“躡蹟披求,见有虫伏棘根;遽扑之,入石穴中。”梁启超 《罗兰夫人传》:“忽復有两警吏躡跡而来,出示一公文,则再逮捕之命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