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句网 -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词典

气势汹汹的意思

shìxiōngxiōng

气势汹汹


拼音qì shì xiōng xiōng
注音ㄑ一ˋ ㄕˋ ㄒㄩㄥ ㄒㄩㄥ

繁体氣勢洶洶

词语解释

气势汹汹[ qì shì xiōng xiōng ]

⒈  形容盛怒时很凶的样子,也形容气焰很盛,来势凶猛。

从门外闯进三个气势汹汹的年轻人。

fierce; truculent;

引证解释

⒈  盛怒凶狠貌。

吴运铎 《把一切献给党·童年》:“‘深更半夜,又不报丧,干嘛砸门啊!连个安稳觉也不叫睡吗?’地主气势汹汹地说。”
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四节:“皇帝要想改变这些,我就不管敌手的多少,要出力来抵抗,世俗之众哪能不气势汹汹地毁谤呢?”

国语辞典

气势汹汹[ qì shì xiōng xiōng ]

⒈  形容盛怒时,气势凶猛的样子。

如:「他气势汹汹的把恶作剧的人揪出来。」

平易近人

词语分解

气势的解释

词语解释气势[ qì shì ]⒈  人或事物表现出来的力量、威势。例民族解放运动磅礴气势。英momentum;引证解释⒈  指军队的士气和威势。引《韩诗外传》卷三:“勇猛强武,气势自御。”《淮南子·兵略训》:“兵有三势……有气势,有地势,有因势。将充勇而轻敌,卒果敢而乐战。三军之众,百万之师,志厉青云,气如飘风,声如雷霆,诚积踰而威加敌人,此谓气势。”元 无名氏 《衣袄车》第二折:“灿灿银盔气势强,珊珊铁鎧带寒霜。”⒉  指声势。引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一》:“立气势,作威福,结私交,以立强於世者,谓之游侠。”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六:“上乃命进輦,既至,登北城门楼,张黄龙旗。城下将士皆呼万岁,气势百倍。”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苑家口》:“一河承受诸水,气势愤激,流沫盘涡,涛声冲撞。”⒊  气概,勇力。引《鬼谷子·飞箝》:“用之於人,则量智能,权材力,料气势。”《东观汉记·盖延传》:“﹝ 延 ﹞身长八尺,弯弓三百斤,以气势闻。”元 无名氏 《小尉迟》第一折:“你道十八般武艺都晓通,卖弄你智量高,气势雄,你小可如 刘黑闥、王世充。”⒋  气焰,权势。引宋 司马光 《请自择台谏札子》:“且条例司之害民, 吕惠卿 之姦邪,天下之人谁不知之?独陛下与 王安石 未之寤耳。岂可更为之黜逐台諫,以长其威福,成其气势,臣窃为陛下寒心。”《三国志平话》卷上:“﹝ 曹操 ﹞见 董卓 气势欺人,越有不忿之心。”王先谦 《孙子馀凌半叔哀辞》:“用事者多贵游公卿之弟,与夫突梯滑稽窥时赴势之士,鲜衣怒马,气势烜赫。”⒌  气象,气派。引《东观汉记·光武帝纪》:“帝既有仁圣之明,气势形体,天然之姿,固非人之敌。”宋 王安石 《和钱学士喜雪》:“閶闔与风生气势, 常娥 交月借光辉。”清 侯方域 《豫省试策四》:“中原之水,皆散而无统,弱而无力,其气势无有能相挟相属,会同而入于海者。”叶圣陶 《记金华的两个岩洞》:“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⒍  指诗文的气韵或格调。引宋 陆游 《再跋<皇甫先生文集>后》:“司空表圣 论诗有曰:‘愚尝览 韩吏部 诗,其驱驾气势,掀雷决电。’”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高蟾》:“诗体则气势雄伟,态度谐远。”⒎  指品质功效。引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椒》:“案今 青州 有 蜀 椒种……香、形、色与 蜀 椒不殊,气势微弱耳。”国语辞典气势[ qì shì ]⒈  军队军容壮盛。引《淮南子·兵略》:「兵有三势,有二权。有气势、有地势、有因势。将充勇而轻敌,卒果敢而乐战,三军之众,百万之师,志厉青云,气如飘风,声如雷霆,诚积逾而威加敌人,此谓气势。」⒉  气力、声势。引《东观汉记·卷九·盖延传》:「身长八尺,弯弓三百斤,以气势闻。」元·无名氏《小尉迟·第一折》:「你道十八般武艺都晓通,卖弄你智量高、气势雄。」近气魄 气概 气派 ⒊  仗势、气焰。引元·李致远《还牢末·第一折》:「可正官不威牙爪威,直恁般有气势。」《三国志平话·卷上》:「却说谯郡太守曹操,再入朝现帝。见董卓气势欺人,越有不忿之心。」⒋  气象、气派。引《东观汉记·卷一·世祖光武皇帝纪》:「帝既有仁圣之明,气势形体,天然之姿,固非人之敌。」《儒林外史·第四六回》:「就像三十年前,你二位府上何等气势,我是亲眼看见的。」⒌  文章、绘画的风格气韵。例如:「孟子的文章一向以气势雄伟、议论赅博著称。」

汹汹的解释

词语解释汹汹[ xiōng xiōng ]⒈  因争论引起喧嚷。例而不汹汹。——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英tumultuous;⒉  水腾涌的样子。英surging;⒊  骚乱不宁。例天下汹汹,人怀危惧。——《三国演义》英agitated;⒋  形容声音喧闹;亦形容声势盛大或凶猛的样子。英violent;引证解释⒈  亦作“汹汹”。⒉  水腾涌貌。引《文选·宋玉高唐赋>》:“濞汹汹其无声兮,溃淡淡而并入。”李善 注:“《説文》曰:‘汹,汹涌也。’谓水波腾貌。”元 王恽 《玉堂嘉话》卷二:“有河曰 亦运,流汹汹东注。”清 蒲松龄 《趵突泉赋》:“濼水 之源,发自 王屋 ;为 济 为 滎,时见时伏;下至 稷门,滙为巨瀆;穿城绕郭,汹汹相续。”孙犁 《白洋淀纪事·嘱咐》:“前面有一条窄窄的水沟,水在冰缝里汹汹的流。”⒊  形容声音喧闹。引《楚辞·九章·悲回风》:“惮涌湍之礚礚兮,听波声之汹汹。”唐 韩愈 《泷吏》诗:“恶溪瘴毒聚,雷电常汹汹。”宋 洪迈 《夷坚丙志·红蜥蜴》:“家人共聚一室,闻风声汹汹,窗櫺戛然,疑即有覆压之患。”明 陆粲 《庚巳编·鬼兵》:“一日薄暮, 容 倚门独立,闻隔岸汹汹,若有兵甲声。”⒋  骚乱不宁。引《三国志·魏志·曹爽传》:“天下汹汹,人怀危惧,陛下但为寄坐,岂得久安!”王闿运 《李仁元传》:“明年春正月,遂破 九江,江西 汹汹, 南昌 民逃且尽。”朱德 《感时》诗之三:“汹汹天下尽为烽,八载衅开百二重。”⒌  形容声势盛大或凶猛的样子。引明 何景明 《中州人物志》:“梦阳 遭 江西 之讼,众多媒孽其短,势汹汹欲挤陷重辟。”《西湖佳话·葛岭仙迹》:“但思贼本民也,汹汹而起者,不过迫于飢寒。”章裕昆 《文学社武昌首义纪实》:“适是时 黄兴 举义於 钦州 之 马篤山,声势汹汹,各地志士咸思响应而无从措手。”柔石 《为奴隶的母亲》:“妇人在后面说:‘让我吃了中饭去罢。’老妇人却转过头,汹汹地答:‘赶快打起你底包袱去罢,早晚总有一次的。’”国语辞典汹汹[ xiōng xiōng ]⒈  水流腾涌的样子。引《文选·宋玉·高唐赋》:「濞汹汹其无声兮,溃淡淡而并入。」《文选·左思·吴都赋》:「濞焉汹汹,隐焉礚礚。」⒉  喧闹。引《楚辞·屈原·九章·悲回风》:「惮涌湍之礚礚兮,听波声之汹汹。」唐·韩愈〈泷吏〉诗:「恶溪瘴毒聚,雷电常汹汹。」⒊  动乱不安。引《三国志·卷九·魏书·曹真传》:「天下汹汹,人怀危惧,陛下但为寄坐,岂得久安!」《新唐书·卷一五七·陆贽传》:「自比兵兴,物力耗竭,人心惊疑如风涛然,汹汹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