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形容无力,乏劲。
⒈ 形容无力,乏劲。
引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措支剌不对答,软兀剌难存坐。”
元 白朴 《梧桐雨》第四折:“闷打頦和衣卧倒,软兀剌方纔睡着。”
明 冯惟敏 《醉太平·述病》曲:“战篤速手脚,软兀剌驱劳。”
⒈ 形容软弱无力。
引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措支剌不对答,软兀剌难存坐。」
清·孟称舜《桃花人面·第五出》:「瘦棱生骨怎支,软兀剌气怎舒。」
(1)(形)物体内部的组织疏松;受外力作用后;容易改变形状:柔~|~木。(2)(形)柔和:~风|~语。(3)(形)软弱:两腿发~|欺~怕硬。(4)(形)能力弱;质量差:工夫~|货色~。(5)(形)容易被感动或动摇:耳朵~。
词语解释兀剌[ wū là ]⒈ 蒙古语ula的音译。鞋,靴。无力貌。衬词。犹兀良。引证解释⒈ 蒙古语ula的音译。鞋,靴。引元 高安道 《哨遍·皮匠说谎》套曲:“新靴子投至能够完备,旧兀剌先磨了半截底。”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二折:“直等的蛇叫三声狗拽车,蚊子穿着兀剌靴。”⒉ 无力貌。引元 白朴 《梧桐雨》第四折:“闷打頦和衣卧倒,软兀剌方纔睡着。”明 汤显祖 《牡丹亭·闹殇》:“冷鬆鬆,软兀剌四梢难动。”⒊ 衬词。犹兀良。引元 王伯成 《斗鹌鹑·半世飘蓬》套曲:“醉醺醺无月不登楼,兀剌抵多少风雨替花愁。”国语辞典兀剌[ wù là ]⒈ 靴子。译自蒙古语。引元·高安道〈哨遍·十载寒窗诚意套·尾〉:「新靴子投至能够完备,旧兀剌先磨了半截底。」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二折》:「直等的蛇叫三声狗拽车,蚊子穿著兀剌靴。」⒉ 语尾助词,无意义。引元·白朴《梧桐雨·第四折》:「闷打颏和衣卧倒,软兀剌方才睡著。」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〇出》:「冷松松,软兀剌四梢难动。」⒊ 发语词,多用于指点或转换语气。元·无名氏〈斗鹌鹑·半世飘蓬套·圣药王〉曲:「醉醺醺无日不登楼,兀剌抵多少风雨替花愁。」也作「兀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