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去衣露体,缚手于背,以示降服顺从。
⒈ 去衣露体,缚手于背,以示降服顺从。
引《史记·宋微子世家》:“周武王 伐 紂 克 殷,微子 乃持其祭器造於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
司马贞 索隐:“面缚者,缚手于背而面向前也。”
南朝 陈 徐陵 《为陈武帝作相时与岭南酋豪书》:“侯瑱 跋扈 江州,公私阻絶,即平北贼,仍事南征,肉袒面缚,归首闕庭,即为申闻,优其礼秩,臺仪不贬,位遇兼常。”
⒈ 裸露上身,手反绑在背后。表示投降顺服。
引《史记·卷三八·宋微子世家》:「周武王伐纣克殷,微子乃持其祭器造于军门,肉袒面缚。」
词语解释肉袒[ ròu tǎn ]⒈ 脱去上衣,裸露肢体(古人在祭祀或谢罪时以此表示恭敬或惶恐)例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英strip off the upper garment;引证解释⒈ 去衣露体。古代在祭祀或谢罪时表示恭敬和惶惧。引《礼记·郊特牲》:“君再拜稽首,肉袒亲割,敬之至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 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 藺相如 门谢罪。”司马贞 索隐:“肉袒者,谓袒衣而露肉也。”唐 陈子昂 《为义兴公求拜扫表》:“稽顙松关,谢不睦之辜;肉袒山门,祈自新之路。”明 刘元卿 《贤奕编·德器》:“在户部时,吏污精微文书,惊惧肉袒以候。”陈白尘 《大风歌》第五幕:“周勃 武夫,一再无礼,谨向足下肉袒请罪!”⒉ 指裸露身体的一部或全部。引清 黄遵宪 《番客篇》:“蚩蚩 巫来由,肉袒亲牵羊。”闻一多 《剑匣》诗:“烟痕半消未灭之处,隐约地又升起了一个玉人,仿佛是肉袒的 维纳司 呢。”⒊ 见“肉袒牵羊”。⒋ 僧人袒露肩膊而致敬的一种礼节。引《法苑珠林》卷二八:“偏露右肩,或偏露一肩,或偏露一膊,所言袒者,谓肉袒也……故知肉袒露肩,乃是主敬之极。”国语辞典肉袒[ ròu tǎn ]⒈ 原指脱去上衣。常用来表示请罪或投降。引宋·苏轼〈留侯论〉:「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三国演义·第九〇回》:「皆匍匐跪于帐下,肉袒谢罪。」英语to make a humble apology (formal writing)
词语解释面缚[ miàn fù ]⒈ 两手反绑。例面缚西都。——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面缚两降将。——清·邵长蘅《青门剩稿》英with one's hands tied behind one's back;引证解释⒈ 双手反绑于背而面向前。古代用以表示投降。参见“面缚舆櫬”。引《左传·襄公十八年》:“乃弛弓而自后缚之。其右 具丙 亦舍兵而缚 郭最,皆衿申面缚,坐于中军之鼓下。”杨伯峻 注:“面缚,即自后缚之。”《史记·宋微子世家》:“周武王 伐 紂 克 殷,微子 乃持其祭器造於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司马贞 索隐:“面缚者,缚手于背而面向前也。”唐 柳宗元 《为裴中丞伐黄贼转牒》:“谓宜投戈顿顙,面缚乞身。”元 尚仲贤 《单鞭夺槊》第一折:“你既肯面缚归降,我也须降阶接待。”严复 《原强续篇》:“是何异驱四百兆之赤子,繫颈面缚以与其仇,以求旦夕之喘息。”国语辞典面缚[ miàn fú ]⒈ 双手被反绑在背后而面向前。引《史记·卷三八·宋微子世家》:「周武王伐纣克殷,微子乃持其祭器造于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文选·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小战江介,则成都自溃,曜兵剑阁,而姜维面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