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把各方面的知识或道理融合贯穿起来,从而得到系统透彻的理解。
例但见一个事是一个理,不曾融会贯通。——宋·朱熹《朱子语类》
英achieve mastery through a comprehensive study of the subject;
⒉ 也作“融汇贯通。”
⒈ 谓把各方面的知识或道理参合在一起,从而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
引《朱子全书·学三》:“举一而三反,闻一而知十,乃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於此。”
清 冯桂芬 《重刻段氏<说文解字注>序》:“先生之注,以形为经,以声为纬,又以説解为经,以羣经传注为纬,融会贯通,虚空粉碎,发一凡,起一例,无一部一文不如网之在纲,珠之贯串,实他人所不能及。”
柯岩 《奇异的书简·美的追求者》:“民间的、民族的、东方的、西方的、古典的以及现代的,他都广泛吸收,融会贯通。”
亦省作“融贯”。 明 李贽 《<龙谿先生文录抄>序》:“盖先生学问融贯,温故知新,若沧洲瀛海,根于心,发于言,自时出而不可穷,自然不厌而文且理也。”
郑观应 《盛世危言·西学》:“近人 江慎修 融贯 中 西测算,兼能製造奇器。”
⒉ 融合无隔阂。
引孙犁 《<秀露集>后记》:“这种激情,虽然基于作者当时迫切的抗 日 要求,但还没有多方面和广大群众的伟大的复杂的抗 日 生活融会贯通。”
⒈ 将各种知识或事物加以融合、贯穿,进而获得全面通彻的领会。
引《宋史·卷四二七·道学传·序》:「于是上自帝王传心之奥,下至初学入德之门,融会贯通,无复余蕴。」
《清史稿·卷四八二·儒林传三·陈立传》:「南归后,乃整齐排比,融会贯通,成公羊义疏七十六卷。」
词语解释融会[ róng huì ]⒈ 融合会通。⒉ 融会贯通;领会。引证解释⒈ 融合会通。引宋 苏轼 《卓锡泉铭》:“初住 南华,集众须水。水性融会,岂有无理。”瞿秋白 《饿乡纪程》七:“他们大家不懂得‘文化’这样抽象的名词,然而却有 中 俄 文化融会的实效。”⒉ 融会贯通;领会。引隋炀帝 《重与智者请议启》:“智者融会,尽有阶差。”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只要解心,心明白,书自然融会。”黄侃 《礼学略说》:“羣书之中,搴其苕颖;则 江氏 《周礼疑义举要》,融会 郑 注而参以新説。”冰心 《寄小读者》十六:“再一事,就是客中的心情,似乎更容易融会诗句。”国语辞典融会[ róng huì ]⒈ 融合、参合。引隋·炀帝〈重与智者请议书〉:「智者融会,尽有阶差,譬若群流,归乎大海。」近领悟 贯通
词语解释贯通[ guàn tōng ]⒈ 学术、思想等方面全部彻底地了解。例融汇贯通。英have a thorough knowledge of;⒉ 连接,通连。例洞中泉流跟冰壶、双龙上下相贯通。——《记金华的两个岩洞》英link up;引证解释⒈ 谓全部透彻地理解,通晓明白。引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正贯》:“然后援天端,布流物,而贯通其理,则事变散其辞矣。”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三》:“聪明强记,歷代史传,无不贯通。”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及一旦豁然贯通,不拘成格,累牘盈篇,俯拾即是。”⒉ 连接;沟通。引宋 岳珂 《金陀粹编·行实编年》:“清 湖 湘 累岁荡泊之菑,增 秦 蜀 千里贯通之势。”清 汤斌 《寄孙微君先生书》:“若稍有夹杂,便成隔碍,稍有亏欠,便不充满,安能上下古今,贯通一气。”⒊ 穿透。引鲁迅 《集外集·说鈤》:“X线者,一八九五年顷, 德 人 林达根 所发明者也。其性质之奇异:若(一)贯通不透明体,(二)感写真乾板;(三)与气体以导电性等。”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六章:“随着这震撼天地的声音,贯通祖国大西北与大西南的铁道,迅速地向远方伸展。”国语辞典贯通[ guàn tōng ]⒈ 穿越、沟通。例如:「这条干道贯通整个城市,带动了经济的成长与繁荣。」⒉ 洞晓事物。引《儒林外史·第一回》:「这王冕天性聪明,年纪不满二十岁,就把那天文、地理、经史上的大学问,无一不贯通。」近领悟 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