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犹殊途同归。
⒈ 犹殊途同归。
引《隋书·儒林传序》:“大抵南人约简,得其英华;北学深芜,穷其枝叶。考其终始,要其会归,其立身成名,殊方同致矣。”
引《隋书·卷七五·儒林传·序》:「考其终始,要其会归,其立身成名,殊方同致矣。」
词语解释殊方[ shū fāng ]⒈ 不同的方法、方向或旨趣。远方,异域。引证解释⒈ 不同的方法、方向或旨趣。引《文子·自然》:“三皇五帝,法籍殊方,其得民心一也。”《汉书·董仲舒传》:“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汉书·艺文志》:“时君世主,好恶殊方。”⒉ 远方,异域。引汉 班固 《西都赋》:“踰 崑崙,越 巨海,殊方异类,至於三万里。”唐 王维 《晓行巴峡》诗:“人作殊方语,鶯为旧国声。”孙中山 《上李鸿章书》:“集殊方之货实,聚列国之商氓。”国语辞典殊方[ shū fāng ]⒈ 不同的方法或方向。引《淮南子·泰族》:「趋行不得不殊方。」⒉ 异乡。引《文选·班固·西都赋》:「逾昆仑,越巨海,殊方异类,至于三万里。」唐·杜甫〈九日〉诗:「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词语解释同致[ tóng zhì ]⒈ 犹同归。⒉ 谓同样效命。⒊ 神态相同。引证解释⒈ 犹同归。引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故君子百行,殊涂而同致。”《晋书·乐志上》:“协时正统,殊涂同致。”⒉ 谓同样效命。引南朝 齐 王俭 《褚渊碑文》:“於是见君亲之同致,知在三之如一。”李善 注引《国语》:“人生於三,事之如一。父生之,师教之,君食之;非食不长,非教不智,生之族也,故一事之,惟其所在,则致死矣。”⒊ 神态相同。引清 曹寅 《北院鹤》诗:“四鹤不同致,翛然神逈超。”国语辞典同致[ tóng zhì ]⒈ 同归,同一趋向。引《文选·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故君子百行,殊涂而同致,循性而动,各附所安。」《晋书·卷二二·乐志上》:「协时正统,殊涂同致。」⒉ 一同效命。引《文选·王俭·褚渊碑文》:「于是见君亲之同致,知在三之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