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殷中军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
⒈ 语本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黜免》:“殷中军 被废,在 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
引扬州 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后因以“书空咄咄”为叹息、愤慨、惊诧的的典实。 金 元好问 《镇平县斋感怀》诗:“书空咄咄知谁解,击缶呜呜却自惊。”
清 珠泉居士 《续板桥杂记·丽品》:“公子疑信参半,书空咄咄,侦骑四出,踪绪杳然,悲愤填膺,一病几殆。”
夏衍 《文艺工作者与社会》:“社会上将文人看作一种特殊的存在,而将他们规定为只能书空咄咄而没有实行力的迂腐的人种。”
⒈ 晋人殷浩被黜放,终日以手指向空中书写「咄咄怪事」四字。见《晋书·卷七七·殷浩传》。后比喻失意、激愤的状态。
引金·元好问〈镇平县斋感怀〉诗:「书空咄咄知谁解,击缶呜呜却自惊。」
词语解释书空[ shū kōng ]⒈ 用手指在空中虚划字形。⒉ 雁在空中成列而飞,其行如字,故称。引证解释⒈ 用手指在空中虚划字形。参见“书空咄咄”。引唐 李公佐 《谢小娥传》:“余遂请 齐公 书於纸。乃凭槛书空,凝思默虑。”清 黄遵宪 《续怀人》诗:“只恨书空作 唐 字,独无炼石补天词。”傅尃 《避地》诗之二:“那意书空成咤怪,转因避地得偷閒。”⒉ 雁在空中成列而飞,其行如字,故称。引宋 赵师侠 《菩萨蛮·舂陵迎阳亭》词:“残角起江城,书空征雁横。”国语辞典书空[ shū kōng ]⒈ 以手指在空中画字。引唐·李公佐《谢小娥传》:「余遂请齐公书于纸,乃凭槛书空,凝思默虑。」《聊斋志异·卷四·狐谐》:「使臣书空而奏曰:『右边是一大瓜,左边是一小犬。』」⒉ 雁在空中成列飞翔,行列如字,称为「书空」。引宋·赵师侠〈菩萨鬘·西风又老潇湘树〉词:「残角起江城,书空征雁横。」
词语解释咄咄[ duō duō ]⒈ 感慨声;表示感慨;表示责备或惊诧。例咄咄怪事。英tut-tut; threatening; menacing; aggressive;引证解释⒈ 感叹声。表示感慨。引《后汉书·逸民传·严光》:“咄咄 子陵,不可相助为理邪?”晋 陆机 《东宫》诗:“冉冉逝将老,咄咄奈老何!”唐 李益 《北至太原》诗:“咄咄薄游客,斯言殊不刊。”鲁迅 《集外集·斯巴达之魂》:“咄咄危哉!大事去矣!”⒉ 感叹声。表示责备或惊诧。引宋 无名氏 《异闻总录》卷一:“﹝其姊﹞咄咄责妹曰:‘何处无婚姻,必欲与我共一壻?’”《人民文学》1981年第7期:“人们对他的行动咄咄称奇。”⒊ 呼驴马等牲畜之声。引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鸟兽呼音》:“留都呼马驘驴曰咄咄。”国语辞典咄咄[ duò duò ]⒈ 感叹声、惊怪声。引《后汉书·卷八三·逸民传·严光传》:「咄咄子陵,不可相助为理邪?」唐·袁郊《红线》:「嵩闻之,日夜忧闷,咄咄自语,计无所出。」英语to cluck one's tongue, tut-t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