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泛指名山。泛指群山。泛指各地。
⒈ 泛指名山。
引清 顾炎武 《张隐君元明于园中置一小石龛曰仙隐祠征诗纪之》:“白日浮云隔几重,三山五岳漫相逢。”
清 曹寅 《舟中望惠山举酒调培山》诗:“三山五岳渺何许?云烟汗漫空竛竮。”
⒉ 泛指群山。
⒊ 泛指各地。
引茅盾 《我们这文坛》:“三山五岳的好汉们各引着同宗同派,摆开了阵势,拚一个你死我活。”
词语解释三山[ sān shān ]⒈ 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晋王嘉《拾遗记·高辛》:“三壶,则海中三山也。一曰方壶,则方丈也;二曰蓬壶,则蓬莱也;三曰瀛壶,则瀛洲也。”⒉ 福州的别称。福州城中西有闽山,东有九仙山,北有越王山,故福州又称三山。见宋曾巩《道山亭记》。⒊ 冠名。⒋ 指三山骨。⒌ 喻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三重压迫。引证解释⒈ 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引晋 王嘉 《拾遗记·高辛》:“三壶,则海中三山也。一曰 方壶,则 方丈 也;二曰 蓬壶,则 蓬莱 也;三曰 瀛壶,则 瀛洲 也。”唐 骆宾王 《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玄都五府风尘絶,碧海三山波浪深。”宋 苏轼 《奉和陈贤良》诗:“三山旧是神仙地,引手东来一钓鼇。”清 黄遵宪 《和沉子培同年》诗:“縹緲三山信 徐巿,横纵六里听 张仪。”⒉ 福州 的别称。 福州 城中西有 闽山,东有 九仙山,北有 越王山,故 福州 又称 三山。见 宋 曾巩 《道山亭记》。引元 萨都剌 《入闽过平望驿》诗:“广陵 城里别匆匆,一去 三山 隔万重。”⒊ 冠名。引唐 李群玉 《寄友人鹿胎冠子》诗:“数点疏星紫锦斑,仙家新样剪三山。”元 郭珏 《送友人从军》诗:“七星战袍衬金甲,三山尖帽飘猩红。”明 费信 《星槎胜览·占城国》:“其酋长头戴三山金花冠,身披锦花手巾,臂腿四腕,俱以金鐲。”⒋ 指三山骨。详“三山骨”。引唐 元稹 《望云骓马歌》:“蹄悬四跼脑颗方,胯耸三山尾株直。”宋 黄庭坚 《次韵宋楙宗僦居甘泉坊书怀》:“家徒四壁书侵坐,马耸三山叶拥门。”⒌ 喻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三重压迫。引郭沫若 《颂党庆》诗之一:“三山白雪化,九域红旗鲜。”萧华 《井冈山颂》诗:“推翻三山惊寰宇,社会主义日日新。”国语辞典三山[ sān shān ]⒈ 神话传说中,东海中仙人所居住的三座山。参见「三神山」条。引宋·苏轼〈奉和陈贤良〉诗:「三山旧是神仙地,引手东来一钓鼇。」⒉ 山名。位于南京市西南长江南岸。上有三座山峰,晋太康中王濬伐吴,自牛渚顺流鼓棹,造三山,即此。⒊ 福州市的别名。参见「福州市」条。英语Sanshan district of Wuhu city 蕪湖市|芜湖市[Wu2 hu2 shi4], Anhui法语Sanshan (Wuhu)
词语解释五岳[ wǔ yuè ]⒈ 中国的五大名山,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英the Five Famous Mountains in China;引证解释⒈ 亦作“五岳”。⒉ 我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古书中记述略有不同。(1)指东岳 泰山 、南岳 衡山 、西岳 华山 、北岳 恒山 、中岳 嵩山。引《周礼·春官·大宗伯》:“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郑玄 注:“五岳,东曰 岱宗 、南曰 衡山 、西曰 华山 、北曰 恒山 、中曰 嵩高山。”《史记·封禅书》、《汉书·郊祀志》说同。 《初学记》卷五引《纂要》:“嵩、泰、衡、华、恒,谓之五岳。”今所言五岳,即指此五山。(2)指东岳 泰山 、南岳 霍山 、西岳 华山 、北岳 恒山 、中岳 嵩山。《尔雅·释山》:“泰山 为东岳, 华山 为西岳, 翟山 为南岳, 恒山 为北岳, 嵩高 为中岳。”郭璞 注:“﹝ 霍山 ﹞即 天柱山。”按, 天柱山 在今 安徽 霍山县 西北。 《史记·封禅书》载 汉武帝 “登礼 灊 之 天柱山,号曰‘南岳’”。 汉 应劭 《风俗通·山泽·五岳》则谓“南方 衡山,一名 霍山”。(3)指 泰山、衡山、华山、岳山、恒山。《周礼·春官·大司乐》:“凡日月食,四镇、五岳崩。”郑玄 注:“五岳, 岱 在 兖州、衡 在 荆州、华 在 豫州、岳 在 雍州、恒 在 并州。”《尔雅·释山》:“河 南, 华 ; 河 西, 岳 ; 河 东, 岱 ; 河 北, 恒 ; 江 南, 衡。”郭璞 注:“岳,吴岳。”⒊ 谓人的五官,指脸上的器官。引《明史·方伎传·袁珙》:“尝相 陶凯 曰:‘君五岳朝揖而气色未开,五星分明而光泽未见,宜藏器待时。’”⒋ 道教谓五座仙山。即东岳 广乘山,南岳 长离山,西岳 丽农山,北岳 广野山,中岳 崑崙山。见 明 杨慎 《丹铅总录·地理》引《道经》。⒌ 周昭王 所铸五剑的合称。见“五岳”。引南朝 梁 陶宏景 《刀剑录》:“周昭王瑕 ……以二年岁次壬午铸五剑,名五岳。铭曰:‘镇岳上方’,古文篆书,长五尺。”国语辞典五岳[ wǔ yuè ]⒈ 中岳嵩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合称为「五岳」。唐·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诗:「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也作「五岳」。引《文选·木华·海赋》:「江河既导,万穴俱流,掎拔五岳,竭涸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