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诗·大雅·板》:“先民有言,询于芻蕘。”
郑玄 笺:“古之贤者有言:有疑事当与薪采者谋之。”
孔颖达 疏:“言询于芻蕘,谓谋於取芻取蕘之人。”
清 朱之瑜 《与源光国启》之六:“乃希化被草木,不耻询于芻蕘。”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六朝小说和唐代传奇文有怎样的区别?》:“《隋书·经籍志》抄《汉书·艺文志》说,以著录小说,比之‘询于刍荛’,就是以为虽然小说,也有所为的明证。”
亦省作“询芻”、“询蕘”。 唐 张说 《奉和暇日游兴庆宫作》:“侍酌衢樽满,询芻諫鼓悬。”
清 冯桂芬 《与许抚部书》:“谨就管见别为一议,并章程八条奉寄,附羽工区区,用副询蕘盛意,惟执事采择焉。”
⒈ 刍荛,割草砍柴的人。询于刍荛指向割草砍柴的人询问请教。谓不耻下问。
引《诗经·大雅·板》:「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动)询问。
词语解释刍荛[ chú ráo ]⒈ 割草打柴,也指割草打柴的人。例先民有言,询于刍荛。——《诗·大雅·板》刍荛之微,先民询之。——刘开《问说》英grass or firewood collector;引证解释⒈ 割草采薪。引《孟子·梁惠王下》:“文王 之囿方七十里,芻蕘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赵岐 注:“芻蕘者,取芻薪之贱人也。”《隋书·炀帝纪下》:“营垒所次,务在整肃,芻蕘有禁,秋毫勿犯,布以恩宥,喻以祸福。”《资治通鉴·汉成帝永始二年》:“使芻蕘之臣得尽所闻於前,羣臣之上愿,社稷之长福也。”胡三省 注:“刈草曰芻,采薪曰蕘。”⒉ 割草采薪之人。引《诗·大雅·板》:“先民有言,询于芻蕘。”毛 传:“芻蕘,薪采者。”《淮南子·主术训》:“使言之而是,虽在褐夫芻蕘,犹不可弃也。”⒊ 指草野之人。引《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采狂夫之瞽言,纳芻蕘之谋虑。”唐 郭湜 《高力士传》:“陛下不遗鄙贱,言访芻蕘,纵欲上陈,无裨圣造。”⒋ 浅陋的见解。多用作自谦之辞。引唐 刘禹锡 《为杜相公让同平章事表》:“輒思事理,冀尽芻蕘。”《西湖佳话·葛岭仙迹》:“葛洪 因辞谢道:‘芻蕘上献,不过备大人之一採。’”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东邻墓》:“郎若听妾芻蕘,準於闈后获一县令。”郭沫若 《赞天地之化育》:“兹际协会成立一周年纪念,谨以一个未成器的医科学生的资格,献刍荛如上。”国语辞典刍荛[ chú ráo ]⒈ 割草砍柴。引《孟子·梁惠王下》:「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⒉ 割草砍柴的人。引《淮南子·主术》:「然而群臣志达效忠者,希不困其身,使言之而是,虽在褐夫刍荛,犹不可弃也。」⒊ 谦称自己是草野鄙陋的人。引唐·李白〈与韩荆州书〉:「若赐观刍荛,请给以纸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