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见“鱼溃鸟散”。
⒈ 见“鱼溃鸟散”。
⒈ 如成群的鱼鸟溃散逃离。形容人因受惊扰而纷纷走避奔窜。南朝陈·徐陵〈册陈公九锡文〉:「公以国盗边境,知无不为,恤是同盟,诛其丑类,莫不鱼惊鸟散,面缚头悬。」也作「鸟惊鱼溃」、「鸟散鱼溃」、「鱼溃鸟散」。
(1)(名)生活在水中的脊椎动物:~白|~鳔|~叉|~池|~翅|~虫|~唇|~刺|~冻儿|~肚|~饵|~粉|~缸|~狗|~鼓|~花|~胶|~具|~口|~类|~鳞。(2)(Yú)姓。
词语解释鸟散[ niǎo sàn ]⒈ 如鸟飞散。引证解释⒈ 如鸟飞散。引《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夫 匈奴 之性,兽聚而鸟散,从之如搏景。”《三国志·蜀志·张嶷传》:“嶷 度其鸟散,难以战禽。”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英》:“众啼曰:‘妖至矣!’仓卒鬨然,殆如鸟散。”国语辞典鸟散[ niǎo sàn ]⒈ 比喻人群向四方纷乱离散。引《汉书·卷六四上·主父偃传》:「夫匈奴,兽聚而鸟散,从之如搏景,今以陛下盛德攻匈奴,臣窃危之。」反鸠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