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后汉书·杨秉传》:“其阿諛取容者,则因公襃举,以报私惠;有忤逆於心者,必求事中伤,肆其凶忿。”
清 包世臣 《艺舟双楫·论史记六国表叙》:“以心移争利之身,涉严刑之世,不能不阿諛取容, 史公 伤之,曰:先本絀末,以礼义防於利,事变多故,而亦反是,职是故也。”
⒈ 刻意的逢迎取悦。汉·杨秉〈奏劾侯览〉:「而今猥受过宠,执政操权,其阿谀取容者,则因公邾举,以报私惠。」也作「阿顺取容」。
引《东周列国志·第八九回》:「且王驩等阿谀取容,蔽贤窃位。」
词语解释阿谀[ ē yú ]⒈ 说别人爱听的话迎合奉承。例吾生为袁氏臣,死为袁氏鬼。不似汝辈谄阿谀之贼。——《三国演义》阿谀曲从。老练的阿谀可以买动一个老实人。英flatter; toady;引证解释⒈ 迎合谄媚。引《汉书·匡衡传》:“於是司隶校尉 王尊 劾奏:‘ 衡 谭 ……不以时白奏行罚,而阿諛曲从,附下罔上,无大臣辅政之义。’”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议论》:“彼 全忠 一凶人,犹知以顺旨为可杀。而世之小人,方以阿諛为保身之良策,何哉?”清 陈梦雷 《赠高宪于公》诗:“里曲詎阿諛,风謡附雅豳。”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她又不屑于学习那谄媚阿谀的妾妇之道来换取婆婆的欢心。”国语辞典阿谀[ ē yú ]⒈ 阿附谄谀。引《隋书·卷六一·郭衍传》:「衍能揣上意,阿谀顺旨。」《三国演义·第三二回》:「吾生为袁氏臣,死为袁氏鬼,不似汝辈谗谄阿谀之贼!」近谄媚 谄谀 迎阿 反谏诤 英语to flatter, to toady
词语解释取容[ qǔ róng ]⒈ 讨好别人以求自己安身。引证解释⒈ 讨好别人以求自己安身。引《吕氏春秋·似顺》:“夫顺令以取容者,众能之,而况 鐸(尹鐸 )歟?”高诱 注:“容,説(悦)也。”《新唐书·文艺传下·崔元翰》:“﹝ 元翰 ﹞性刚褊,不能取容於时,孤特自恃。”清 洪昇 《长生殿·献饭》:“不料 姚(姚崇 )、 宋(宋璟 )亡后,满朝臣宰一味贪位取容。”国语辞典取容[ qǔ róng ]⒈ 讨好他人以求容身。引《汉书·卷五十·张释之传》:「以不能取容当世,故终身不仕。」《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四者无一遂,苟合取容,无所短长之效,可见如此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