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拨弄炉火的短棒。喻挑拨者。
⒈ 拨弄炉火的短棒。喻挑拨者。
引茅盾 《子夜》九:“他已经尽了他的职务,努力为大局计,在作和事老,不作拨火棒。”
⒈ 拨弄炉中火炭的棒子。也作「火箝」。
例如:「他用拨火棒将火炉中的火弄旺。」
⒉ 引申为挑拨是非的人。
(1)(动)手脚或棍棒等横着用力;使东西移动:~门。(2)(动)分出一部分发给;调配:~粮|~款。(3)(动)掉转:~转马头。(4)(~子、~儿)(量)用于人的分组;伙:轮~儿休息。
词语解释火棒[ huǒ bàng ]⒈ 游艺用的短棒,一端钉有许多层布,成球形,蘸上酒精,点着后在黑暗处挥舞,使火光呈各种曲线形。方言。热闹;旺盛。引证解释⒈ 游艺用的短棒,一端钉有许多层布,成球形,蘸上酒精,点着后在黑暗处挥舞,使火光呈各种曲线形。⒉ 方言。热闹;旺盛。引曹禺 《日出》第三幕:“我刚在班子混事的时候,事由儿多‘火棒’。”国语辞典火棒[ huǒ bàng ]⒈ 一种表演用的短棒。在棒子的一端裹布,浇上酒精,点燃后在黑暗中挥舞,可呈现出各种曲线形的火光,非常美丽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