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同“鲇鱼上竹竿”。
⒈ 同“鯰鱼上竹竿”。
引宋 苏轼 《梅圣俞诗集中有毛长官者》诗:“归来羞澁对妻子,自比鮎鱼缘竹竿。”
词语解释鲇鱼[ nián yú ]⒈ 鱼纲,鲇科。身体表面多黏液,无鳞,背部苍黑色,腹部白色;体长,前端平扁,后部侧扁,头扁口阔,上下颌有四根须,尾圆而短,不分叉,背鳍小,臀鳍与尾鳍相连。生活在河湖池沼等处,白昼潜伏水底泥中,夜晩出来活动,吃小鱼、贝类、蛙等。引证解释⒈ 鱼纲,鲇科。身体表面多黏液,无鳞,背部苍黑色,腹部白色;体长,前端平扁,后部侧扁,头扁口阔,上下颌有四根须,尾圆而短,不分叉,背鳍小,臀鳍与尾鳍相连。生活在河湖池沼等处,白昼潜伏水底泥中,夜晚出来活动,吃小鱼、贝类、蛙等。引《宋史·五行志一下》:“乾道 六年,行都北关有鮎鱼,色黑,腹下出人手,於两傍各具五指。”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圣元 曰:时有鱼自下逆水而上,乘水势沿石壁而登其巔,不知其为水往也,此为雨兆;若自上顺流而下,虽久雨必晴矣。余曰:必鮎鱼也。”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那河里有鳜鱼,有鲫鱼,有小鲇鱼,钓鱼的人多向上游一点走去。”
词语解释竹竿[ zhú gān ]⒈ 砍下来的削去枝叶的竹子。⒉ 竹子的主干。⒊ 指竹子。引证解释⒈ 砍下来的削去枝叶的竹子。引《诗·卫风·竹竿》:“籊籊竹竿,以钓于 淇。”《后汉书·方术传下·左慈》:“﹝ 慈 ﹞因求铜盘贮水,以竹竿饵钓於盘中,须臾引一鱸鱼出。”唐 孟浩然 《岘潭作》诗:“试垂竹竿钓,果得查头鯿。”《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三回:“那几个人却是对着我走来,一个提着半明不灭的灯笼,那两个每人摃着一根七八尺长的竹竿子。”沈从文 《边城》一:“渡船头竖了一根小小竹竿,挂着一个可以活动的铁环。”⒉ 竹子的主干。引唐 元稹 《种竹》诗:“昔公怜我直,比之秋竹竿。”清 金人瑞 《对雪》诗:“压倒竹竿终劲直,怜斯鸟雀尽徬徨。”⒊ 指竹子。引元 耶律楚材 《西域和王君玉诗》之六:“奔走红尘积有年,深思雪涧竹竿千。”章炳麟 《董逃歌》:“秦 帝不蹈海,归蒔千竹竿。”国语辞典竹竿[ zhú gān ]⒈ 用竹子的茎干做成的竿子。引《诗经·卫风·竹竿》:「籊籊竹竿,以钓于淇。」汉·无名氏〈白头吟〉:「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⒉ 《诗经·卫风》的篇名。共四章。根据诗序:「竹竿,卫女思归也。」或亦指男子怀念旧好之诗。首章二句为:「籊籊竹竿,以钓于淇。」德语Bambusstange法语perche de bamb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