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楚子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重耳﹞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又《僖公二十八年》:“子犯曰;'师直为壮,曲为老,岂在久乎?微楚之惠不及此,退三舍辟之,所以报也。'”杜预注:“一舍,三十里。初,楚子云:'若反国何以报我?'故以退三舍为报。”后以“避君三舍”、“避军三舍”指退让和回避。
⒈ 亦省作“避三舍”。
引《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楚子 饗之,曰:‘公子若反 晋国,则何以报不穀?’……﹝ 重耳 ﹞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 晋国,晋 楚 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
又《僖公二十八年》:“子犯 曰;‘师直为壮,曲为老,岂在久乎?微 楚 之惠不及此,退三舍辟之,所以报也。’”
杜预 注:“一舍,三十里。初, 楚子 云:‘若反国何以报我?’故以退三舍为报。”
宋 刘克庄 《题蔡炷主簿诗卷》诗:“放子一头嗟我老,避君三舍与之平。”
邢院生 《叛女》十七:“但是笑声过后,越想越不是滋味,因为那个 夕佳轩主 总是不冷不热,避军三舍,实在令人恼火。”
宋 王十朋 《除馆职谢宰相启》:“某性资愚钝,术业空踈,避三舍於广场,屡闻笔砚;终一星於太学,始脱虀盐。”
元 姚燧 《赵温甫自汴托人求诗》诗:“定将餘有易所无,莫畏先声避三舍。”
(1)(动)躲开;避免:~难|~暑。(2)(动)防止:~雷针。
词语解释三舍[ sān shè ]⒈ 古代一舍三十里,三舍为九十里。⒉ 泛指距离远。⒊ 二十八宿,一宿为一舍。三舍指三座星宿的位置。⒋ 宋代元丰以后,太学分三舍;上舍、内舍、外舍。引证解释⒈ 古代一舍三十里,三舍为九十里。引《国语·晋语四》:“若以君之灵,得復 晋国,晋、楚 治兵,会于 中原,其避君三舍。”韦昭 注:“古者师行三十里而舍,三舍为九十里。”⒉ 泛指距离远。引清 赵翼 《高黎贡山歌》:“层椒青青日西下,借问下山尚三舍。”⒊ 二十八宿,一宿为一舍。三舍指三座星宿的位置。引《吕氏春秋·制乐》:“君有至德之言三,天必三赏君,今夕荧惑,其徙三舍。”《淮南子·览冥训》:“鲁阳公 与 韩 搆难,战酣日暮,援戈而撝之,日为之反三舍。”唐 卢照邻 《宴梓州南亭》诗:“愿得迴三舍,琴樽长若斯。”清 曹寅 《避热》诗之四:“他日一瓻重命酒,愿回三舍倒戈鋋。”⒋ 宋 代 元丰 以后,太学分三舍;上舍、内舍、外舍。 宋 曾慥 《高斋漫录》:“崇寧 初, 蔡京 用事。参见“三舍生”。引章公 惇 谓客曰:‘ 蔡元长 必行三舍,奈何?’客曰:‘三舍取士,《周官》宾兴之法,相公何为不取。’”明 康海 《王兰卿﹞》第四折:“九天仙客正疑猜,三舍书生莫打乖。”国语辞典三舍[ sān shè ]⒈ 九十里。引《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⒉ 三座星宿的位置。引《吕氏春秋·季夏纪·制乐》:「君有至德之言,天必三赏君,今昔荧惑,其徙三舍。」《文选·郭璞·游仙诗七首之四》:「愧无鲁阳德,回日向三舍。」⒊ 宋代太学分为外舍、内舍、上舍,合称「三舍」。依一定年限跟条件,由外舍升内舍,再由内舍升上舍。见《宋史·卷一五七·选举志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