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同“避殿损膳”。
⒈ 同“避殿损膳”。
引宋 周密 《齐东野语·景定慧星》:“丁丑,避殿减膳,下詔责己,求直言,大赦天下。”
《宋史·神宗纪一》:“辛酉,以来岁日食正旦,自己丑避殿减膳,罢朝贺。”
《宋史·徽宗纪一》:“壬午,以日当食避殿减膳,降天下囚罪一等,流以下释之。”
词语解释避殿[ bì diàn ]⒈ 避离正殿。引证解释⒈ 避离正殿。参见“避正殿”。引宋 王珪 《宋元宪公庠神道碑》:“时天子方以烖异避殿。”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委巷丛谈》:“嘉泰 四年,火及太庙, 寧宗 避殿。”《檮杌闲评》第四十回:“这正是天心原为姦雄擎,地震反貽司历灾,皇上因此避殿,撤乐减膳。”
词语解释减膳[ jiǎn shàn ]⒈ 古代皇帝在发生天灾或天象变异时吃素或减少肴馔,以示自责。引证解释⒈ 古代皇帝在发生天灾或天象变异时吃素或减少肴馔,以示自责。引《晋书·成帝纪》:“三月,旱。詔太官减膳。”唐 杜甫 《病橘》诗:“寇盗尚凭陵,当君减膳时。”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刑部·戊戌谤书附重刊闺范序闺鉴图说跋》:“且彼时大内被灾,中宫减膳。”国语辞典减膳[ jiǎn shàn ]⒈ 减少食物的种类及分量。古代帝王常于发生天灾时减膳,以表示自责。引《晋书·卷七·成帝纪》:「三月,旱,诏太官减膳,免所旱郡县繇役。」唐·李商隐〈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蒸鸡殊减膳,屑曲异和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