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作“雠正”。
⒉ 校正。
⒊ 唐代官名。掌校勘书籍。
⒈ 亦作“讐正”。
⒉ 校正。
引《新唐书·儒学传序》:“帝又讎正五经繆缺,颁天下示学者,与诸儒稡章句为义疏,俾久其传。”
清 章学诚 《校雠通义·校雠条理》:“夫博求诸本乃得讐正一书,则副本固将广储以待质也。”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七章第三节:“乾 嘉 以还,学者多讎正 先秦 古籍,渐可得读。”
⒊ 唐 代官名。掌校勘书籍。 宋 洪迈 《容斋五笔·详正学士》:“唐太宗 时,命秘书监 魏徵 写四部羣书,将藏内府,置讎正二十员。后又詔 虞世南、颜师古 踵领之,功不就。
引显庆 中罢讎正官,使散官随番刊正。”
1.校对文字。2.“讎”,也作“仇(chóu)”的异体字。
zhèng1. 不偏斜,与“歪”相对:正午。正中(zhōng )。正襟危坐。2. 合于法则的:正当(dāng)。正派。正楷。正规。正大光明。正言厉色。拨乱反正。3. 合于道理的:正道。正确。正义。正气。4. 恰好:正好。正中(zhōng )下怀。5. 表示动作在进行中:他正在开会。6. 两者相对,好的、强的或主要的一方,与“反”相对,与“副”相对:正面。正本。7. 纯,不杂:正色。正宗。正统。纯正。8. 改去偏差或错误:正骨。正误。正音。正本清源。9. 图形的各个边的长度和各个角的大小都相等的:正方形。10. 指失去电子的,与“负”相对:正电。11. 大于零的,与“负”相对:正数(shù)。12. 姓。zhēng1. 〔正月〕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简称“正”,如“新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