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作“鹌鹑骨饳儿”。
⒉ 古代一种面食,因其形似鹌鹑,故称。
⒈ 亦作“鵪鶉骨飿儿”。古代一种面食,因其形似鹌鹑,故称。
引《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只见一个男女托个盘儿,口中叫:‘卖鵪鶉餶飿儿。’官人把手打招,叫:‘买餶飿儿。’僧儿见叫,托盘儿入茶坊内,放在卓上,将条篾篁穿那餶飿儿,捏些盐,放在官人面前,道:‘官人吃餶飿儿。’”
词语解释鹌鹑[ ān chún ]⒈ 一种迁徙性雉类鸟,长约18厘米,棕黑色而有黄色斑点,尾短,不善飞。英quail;引证解释⒈ 鸟名。体形似鸡,头小尾秃,羽毛赤褐色,杂有暗黄条纹。雄性好斗。肉、卵均可食,味美。引清 无名氏 《燕台口号》之三三:“吉祥字贴卖糕人,薏酒添来菊叶新。休説塞禽惟有雁,袋瓶开处鬭鵪鶉。”原注:“卖重阳糕者,上贴‘吉祥’二字,是日 天坛 中以鬭鵪鶉为戏。”国语辞典鹌鹑[ ān chún ]⒈ 动物名。鹌鸡目雉科鹑属。形似雏鸡,头小尾短而圆胖,羽毛以赤褐色为主,善走而不善飞,以种子、谷类、昆虫等为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