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后汉书·徐穉传》“稚尝为太尉黄琼所辟,不就”李贤注引三国吴谢承《后汉书》:“稚诸公所辟虽不就,有死丧负笈赴吊。常于家豫炙鸡一只,以一两绵絮渍酒中,暴干以裹鸡,径到所起冢?外,以水渍绵,使有酒气,斗米饭,白茅为藉,以鸡置前,醊酒毕,留谒则去,不见丧主。”谓以棉帤浸酒,晒干后裹烧鸡,携以吊丧。后遂用为不忘旧恩的典实。
⒈ 亦省作“炙鸡”。
引《后汉书·徐穉传》“穉 尝为太尉 黄琼 所辟,不就” 李贤 注引 三国 吴 谢承 《后汉书》:“穉 诸公所辟虽不就,有死丧负笈赴弔。常於家豫炙鸡一隻,以一两緜絮渍酒中,暴乾以裹鸡,......,以水渍緜,使有酒气,斗米饭,白茅为藉,以鸡置前,醊酒毕,留謁则去,不见丧主。”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九:“﹝ 东汉 徐孺子 ﹞炙鸡渍酒,万里赴弔……有忠厚不忘恩之意。”
明 张煌言 《祭定西侯张侯服文》:“徒深掛剑之怀,每阻炙鸡之愿。”
引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九》:「炙鸡渍酒,万里赴吊,于清高不混俗之中,有忠厚不忘恩之意。」
词语解释炙鸡[ zhì jī ]⒈ 见“炙鸡渍酒”。引证解释⒈ 见“炙鸡渍酒”。
词语解释渍酒[ zì jiǔ ]⒈ 东汉徐穉常于家预先炙鸡一只,并以一两绵絮渍酒中,曝干以裹鸡。遇有丧事,则径携墓前,以水渍绵使有酒气,祭毕即去,不见丧主。见《后汉书·徐稚传》及李贤注引谢承《后汉书》。后因以“渍酒”为朋友间吊丧墓祭的典故。引证解释⒈ 东汉 徐穉 常于家预先炙鸡一只,并以一两绵絮渍酒中,曝干以裹鸡。遇有丧事,则径携墓前,以水渍绵使有酒气,祭毕即去,不见丧主。见《后汉书·徐穉传》及 李贤 注引 谢承 《后汉书》。后因以“渍酒”为朋友间吊丧墓祭的典故。引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繐帐犹悬,门罕渍酒之彦。”清 钱谦益 《画士张季挽词》诗:“一棺寂寂掩柴菅,零落贫交渍酒还。”清 吴伟业 《送沉友圣汉川哭友》诗之三:“论文青眼客,渍酒白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