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句网 -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词典

纸笔喉舌的意思

zhǐhóushé

纸笔喉舌


拼音zhǐ bǐ hóu shé
注音ㄓˇ ㄅ一ˇ ㄏㄡˊ ㄕㄜˊ

繁体紙筆喉舌
词性成语

词语解释

纸笔喉舌[ zhǐ bǐ hóu shé ]

⒈  比喻社会舆论。

引证解释

⒈  比喻社会舆论。

鲁迅 《热风·题记》:“真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又何待于纸笔喉舌的批评。”
鲁迅华盖集续编·“死地”》:“但 北京 的所谓言论界,总算还有评论,虽然纸笔喉舌,不能使洒满府前的青年的热血逆流入体,仍复苏生转来。”

词语分解

纸笔的解释

词语解释纸笔[ zhǐ bǐ ]⒈  纸和笔。书写用具。⒉  指文章;文字。⒊  指字据。引证解释⒈  纸和笔。书写用具。引《周礼·考工记·筑氏》“筑氏为削” 郑玄 注“今之书刃” 唐 贾公彦 疏:“郑 云‘今之书刃’者:汉 时 蔡伦 造纸, 蒙恬 造笔。古者未有纸笔,则以削刻字。至 汉 虽有纸笔,仍有书刃,是古之遗法也。”《后汉书·列女传·董祀妻》:“乞给纸笔,真草唯命。”《晋书·葛洪传》:“﹝ 葛洪 ﹞伐薪以贸纸笔,夜輒写书。”巴金 《随想录》五:“有感情无处倾吐时我经常求助于纸笔。”⒉  指文章;文字。引晋 陶潜 《责子》诗:“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清 李渔 《搔头·收奸》:“今日这些薄礼,不便形於纸笔。”⒊  指字据。引《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双荷 道:‘不该就写纸笔与他?’”《儒林外史》第五回:“黄 家的借约,我们中间人立个纸笔与他,説寻出作废纸无用。”国语辞典纸笔[ zhǐ bǐ ]⒈  纸与笔,泛指书写的文具。引《三国演义·第一〇六回》:「左右取纸笔与胜,胜写毕,呈上。」《文明小史·第四八回》:「白趋贤就借一品香的纸笔,写了五张请客票。」⒉  字据、借据。引《敦煌变文集新书·卷七·鷰子赋》:「今日之下,(乞与)​些些方便,还有纸笔当直,莫言空手冷面。」《儒林外史·第五二回》:「陈四老爷一时银子不凑手,就托他情愿对扣借一百银子还他,限两个月拿二百银子取回纸笔。」

喉舌的解释

词语解释喉舌[ hóu shé ]⒈  泛指说话的器官和新闻媒介。例王之喉舌。——《诗·大雅·烝民》。传:“家宰也。”我们的报纸是人民的喉舌。英mouthpiece; spokesman;引证解释⒈  比喻掌握机要、出纳王命的重臣。后亦以指尚书等重要官员。引《诗·大雅·烝民》:“出纳王命,王之喉舌。”《后汉书·李固传》:“尚书亦为陛下喉舌。”宋 梅尧臣 《闻临淄公薨》诗:“官为喉舌勋爵一品兮,经筵讲义尊 萧 匡。”清 昭槤 《啸亭杂录·折子》:“凡有紧密事务,改用摺奏,专命奏事人员若干,以通喉舌,无不立达御前。”⒉  指口才;言辞。引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下》:“昔 魏 史称 朱异 有口才, 挚虞 有笔才,故知喉舌翰墨,其辞本异。”胡国梁 《辛亥广州起义别记》:“﹝我们﹞费了许多的喉舌,才能恢复侨胞的信仰和得到其赞助。”⒊  喻代言者。引刘少奇 《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你们的笔,是人民的笔,你们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十四:“永祥 兄是我们 上海 工商界的喉舌,哪方面也少不了他。”柯灵 《香雪海·三十八年前的一张旧报》:“当时在 上海 出版的英文报纸,是 美国 资产阶级的喉舌。”⒋  喻要害之地;交通要道。引《南齐书·刘绘传》:“南康 是三州喉舌,应须治干。”《续资治通鉴·宋度宗咸淳六年》:“国家所恃者大 江,襄樊 其喉舌,议不容缓。”清 侯方域 《定鼎说》:“闻之正位居体者,以中夏为喉舌,不以关陲为襟带也。”国语辞典喉舌[ hóu shé ]⒈  咽喉与口舌。⒉  比喻掌握机要,负责传达国君命令的重要官员。引《诗经·大雅·烝民》:「出纳王命,王之喉舌。」汉·扬雄〈尚书箴〉:「出入王命,王之喉舌。」⒊  比喻口才、言辞。引唐·刘知几《史通·卷一八·杂说下》:「昔魏史称朱异有口才、挚虞有笔才,故知喉舌翰墨,其辞本异。」⒋  比喻代言人。例如:「民意代表是人民的喉舌。」⒌  比喻要害之处或交通要道。引《南齐书·卷四八·刘绘传》:「南康是三州喉舌,应须治干。」英语mouthpiece, spokesperson德语Telefonmuschel, Mundstück (S)​法语gorge et langue, organes de la parole, porte-paro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