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中~。(2)(名)文章;作品:美~。(3)(名)文言:半~半白。(4)(名)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化|~明|~物。(5)(名)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6)(名)非军事的(跟‘武’相对):~职|~武双全。(7)(名)古时称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身|~了双颊。(8)(旧读wèn)掩饰:~过饰非。(9)(名)关于读书人的:~人。(10)(名)姓。(11)(量)一文不值。(12)(形)柔和;不猛烈:~雅|~火。(13)(形)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
词语解释雕龙[ diāo lóng ]⒈ 雕镂龙文。喻文辞博大恢弘,不同凡响。引证解释⒈ 雕镂龙纹。比喻善于修饰文辞或刻意雕琢文字。引语出《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騶衍 之术迂大而閎辩, 奭 也文具难施; 淳于髡 久与处,时有得善言。故 齐 人颂曰:‘谈天 衍,雕龙 奭,炙轂过 髡。’”裴駰 集解引 刘向 《别录》:“騶奭 脩 衍 之文,饰若雕鏤龙文,故曰‘雕龙’。”南朝 梁 江淹 《别赋》:“赋有凌云之称,辩有雕龙之声。”宋 陆游 《舟行过梅市》诗:“老来无復雕龙思,遇兴新诗取次成。”明 杨珽 《龙膏记·传情》:“你才擅雕龙,文成倚马。”⒉ 指经过精雕细琢,文辞优美。引唐 黄滔 《汉宫人诵<洞箫赋>赋》:“如鷰人人,却以词锋而励吻;雕龙字字,爰於禁署而飞声。”⒊ 指龙形花纹。参见“雕龙”。引唐 李白 《怨歌行》:“鷫鷞换美酒,舞衣罢雕龙。”王琦 注:“萧士贇 曰:‘雕龙,谓舞衣上雕画龙文也。’”唐 鲍溶 《赠李黯将军》诗:“细柳 连营石堑牢,平安狼火赤星高。巖云入角雕龙爽,寒日摇旗画兽豪。”彫龍:雕镂龙文。喻文辞博大恢弘,不同凡响。 《北史·李纬传》:“梁 谢藺 来聘, 纬 劳之。 藺 问 安平 诸 崔,纬 曰:‘ 子玉 以还,彫龙絶矣。’”《北史·薛辩薛寘薛憕传论》:“寘 憕 并学称该博,文擅彫龙,或挥翰凤池,或者书麟阁,咸居禄位,各逞琳琅。”国语辞典雕龙[ diāo lóng ]⒈ 雕镂龙纹。比喻善于言辞。引《后汉书·卷五二·崔骃传·赞曰》:「崔为文宗,世禅雕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