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谓弃尸于山沟水渠。
⒈ 谓弃尸于山沟水渠。
引《墨子·兼爱下》:“然即敢问:今岁有癘疫,万民多有勤苦冻馁,转死沟壑中者,既已众矣。”
汉 班彪 《王命论》:“夫饿饉流隶,飢寒道路,思有短褐之袭,担石之蓄,所愿不过一金,终於转死沟壑。”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鹿独戎马之閒,转死沟壑之际。”
宋 司马光 《乞罢条例司常平使疏》:“当是之时,民之羸者不转死沟壑,壮者不聚为盗贼,将何之矣?”
亦作“转死沟渠”。 《梁书·武帝纪上》:“徵发閭左,以充缮筑。流离寒暑,继以疫癘,转死沟渠,曾莫收恤,朽肉枯骸,乌鳶是厌。”
⒈ 辗转死于水沟、山谷。也作「转死沟渠」。
引《晋书·卷五一·皇甫谧传》:「饥寒不赡,转死沟壑。」
《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下》:「奈何践民田禾稼,将使百姓转死沟壑乎。」
词语解释死而弃尸。 宋 曾巩 《越州赵公救灾记》:“民不幸罹旱疫,得免於转死;虽死,得无失歛埋,皆公力也。”
词语解释沟壑[ gōu hè ]⒈ 溪谷,山涧。例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战国策·赵策》“填沟壑”,此处是死的意思。世间沟壑中水凿之处,皆有植土龛岩,亦此类耳。——宋·沈括《梦溪笔谈》英ravine; gully;引证解释⒈ 山沟。引《左传·昭公十三年》:“小人老而无子,知挤于沟壑矣。”续范亭 《南泥湾概况》诗:“山陵起伏森林茂,沟壑纵横雨露多。”⒉ 借指野死之处或困厄之境。引《孟子·滕文公下》:“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赵岐 注:“君子固穷,故常念死无棺椁没沟壑而不恨也。”唐 陈子昂 《为将军程处弼谢放流表》:“收骸沟壑,返魄幽泉。”宋 苏轼 《答王定国》:“而今而后,谁復出我于沟壑者,归耕没齿而已矣。”孙犁 《秀露集·被删小记》:“当文化大革命期间,任性命如草芥,文字被注销,辗转沟壑,朝不保夕。”⒊ 指护城河。引《管子·问》:“若夫城郭之厚薄,沟壑之浅深,门閭之尊卑,宜修而不修者,上必几之。”⒋ 汉 刘向 《说苑·立节》:“子思 居 卫,緼袍无里,二旬九食。引田方子 闻之,使人遗孤白之裘。恐其不受,因谓之曰:‘吾假人遂忘之,吾与人也如弃之’…… 子思 曰:‘ 汲 闻之,妄与不如遗弃物於沟壑; 汲 虽贫也,不忍以身为沟壑,是以不敢当也。’”后用以比喻贪受弃赠的人。 晋 张协 《杂诗》之十:“虽荣 田方 赠,慙为沟壑名。”明 沉采 《千金记·遇仙》:“小生虽受清贫,不以沟壑自处。”⒌ 比喻阻隔。引庞瑞垠 《我们还会相逢》:“没有行政的干预,没有外行的指手划脚,更没有派性的沟壑。”国语辞典沟壑[ gōu huò ]⒈ 溪谷、山沟。引《孟子·梁惠王下》:「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