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同“赃污狼藉”。
⒈ 同“赃汚狼藉”。
引《晋书·孙盛传》:“温 得 盛 牋,復遣从事重案之,赃私狼籍,槛车收 盛 到州,捨而不罪。”
词语解释赃私[ zāng sī ]⒈ 贪污营私。引证解释⒈ 贪污营私。引《南齐书·王奂传》:“安定郡蛮 先在郡赃私, 兴祖 既知其取与,即牒启, 奂 不问。”《旧唐书·酷吏传下·敬羽》:“太子少傅、宗正卿、 郑国公 李遵,为宗子通事舍人 李若冰 告其赃私,詔 羽 按之。”《初刻拍案惊奇》卷九:“臺諫官员,看见同僉富贵豪宕,上本参论他赃私。”《清史稿·简仪亲王德沛传》:“御史 朱续晫 劾 福建 巡抚 王士任 赃私,上疑不实,命 续晫 会鞫。”
词语解释狼籍[ láng jí ]⒈ 见“狼藉”。引证解释⒈ 见“狼藉”。国语辞典狼籍[ láng jí ]⒈ 形容凌乱不整。唐·皇甫氏〈京都儒士〉:「诸奴客已开关,至合子间,但见狗窦中,血淋漓狼籍。」宋·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词:「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也作「狼藉」。⒉ 比喻行为放荡,声名败坏。也作「狼藉」。引《旧唐书·卷一七九·刘崇望传》:「前日杜太尉狼籍,为朝廷深耻。」⒊ 破坏、糟蹋。引《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六》:「姪儿子也不好小家子样来争,听凭他没些搭煞的,把一所房子狼籍完了。」英语variant of 狼藉[lang2 ji2]法语en désordre, pêlemê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