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谓智力不能辨认豆麦。形容无知。
引《文选·刘孝标<辩命论>》:“朝秀晨终,龟鹤千岁,年之殊也。闻言如响,智昏菽麦,神之辨也。”
李善 注:“豆麦殊形易别,故以为痴者之候也。”
清 钱大昕 《廿二史考异·北齐书·裴让之传》:“裴让之、张宴之 ……皆不著本贯郡县,盖校书者但知写《北史》以补足卷数,而不及检其先世郡望,几於智昏菽麦矣。”
词语解释智昏[ zhì hūn ]⒈ 亦作“智惛”。⒉ 神智迷乱;胡涂。引证解释⒈ 亦作“智惛”。神智迷乱;胡涂。引《淮南子·齐俗训》:“水击则波兴,气乱则智昏。”南朝 梁 江淹 《遂古篇》:“幽明诡性,令智惛兮。”唐 皎然 《禅诗》:“万法出无门,纷纷使智昏。”茅盾 《子夜》十二:“那书房窗外的树木苏苏地讥笑他的心乱智昏。”
词语解释菽麦[ shū mài ]⒈ 豆与麦。⒉ 比喻极易识别的事物。引证解释⒈ 豆与麦。引《诗·豳风·七月》:“黍稷重穋,禾麻菽麦。”《礼记·内则》:“饘酏酒醴,芼羹菽麦。”清 黄燮清 《十一月朔大雪》诗:“松柏无完枝,菽麦断萌蘖。”⒉ 比喻极易识别的事物。引《左传·成公十八年》:“周子 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三国志·蜀志·彭羕传》:“愚夫不为也,况僕颇别菽麦者哉!”南朝 梁 刘孝标 《辩命论》:“闻言如响,智昏菽麦,神之辨也。”国语辞典菽麦[ shú mài ]⒈ 豆与麦。比喻容易分别的东西。引《左传·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三国志·卷四〇·蜀书·彭羕传》:「先民有言,左手据天下之图,右手刎咽喉,愚夫不为也。况仆颇别菽麦者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