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问:询问,鼎:古代煮东西的器物,三足两耳。中原:黄河中下游一带,指疆域领土。比喻企图夺取天下。
词语解释问鼎[ wèn dǐng ]⒈ 春秋时、楚庄王陈兵于洛水,向周王朝示威。周派使者慰劳,“楚子(楚庄王)问鼎之大小轻重”,意思是说楚庄王有夺取周朝天下的意思(见《左传·宣公三年》)。后来用“问鼎”指图谋夺取政权,也指在某方面取胜。例有问鼎之心,帝畏而恶之。——《晋书·王敦传》英entertain a high ambition to be first-rate or the champion;引证解释⒈ 《左传·宣公三年》:“楚子 伐 陆浑 之戎,遂至于 雒,观兵于 周 疆。引定王 使 王孙满 劳 楚子,楚子 问鼎之大小轻重焉。”禹 铸九鼎, 三代 视之为国宝。 楚王 问鼎,有取而代 周 之意。后遂称图谋王位为“问鼎”。 《晋书·王敦传》:“﹝ 敦 ﹞遂欲专制朝廷,有问鼎之心。”唐 刘知几 《史通·叙事》:“论逆臣则呼为问鼎,称巨寇则目以长鲸。”明 屠隆 《綵毫记·渔阳鼙鼓》:“国号 大燕,伪署文武官爵,敢肆问鼎之奸。”⒉ 泛指觊觎侵占别国。引李大钊 《警告全国父老书》:“非报 德 也,非助 英 也,盖欲伺瑕导隙,借以问鼎神州。”⒊ 触犯;过问。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孙生》:“﹝ 辛氏 ﹞牀头常设锥簪之器以自卫。引孙 屡被刺剟,因就别榻眠。月餘,不敢问鼎。”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十章一:“像《典论》那样的著作,是同时的诗人们所不敢轻于问鼎的。”国语辞典问鼎[ wèn dǐng ]⒈ 春秋时,楚庄王征伐陆浑的戎人,并于周室疆域上检阅军队。周定王派遣王孙满慰劳,楚庄王便探问九鼎之大小轻重。见《左传·宣公三年》。因九鼎为夏商周三代的传国宝器,楚庄王问鼎有图谋君位之意。后用以指觊觎王位,谋取政权;或指谋取最高荣誉、地位。引《晋书·卷九八·王敦传》:「遂欲专制朝廷,有问鼎之心。帝畏而恶之。」近染指
词语解释中原[ zhōng yuán ]⒈ 指黄河中下游地区。例北定中原。——诸葛亮《出师表》北虏僭盗中原。——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英central plains (comprising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Huanghe River);⒉ 平原;原野。英plain;引证解释⒈ 原野之中。引《诗·小雅·小宛》:“中原有菽,庶民采之。”郑玄 笺:“中原,原中也。”汉 司马相如 《喻巴蜀檄》:“肝脑涂中原,膏液润野草。”《三国志·魏志·郭嘉传》:“虽有百万之众,无异於独行中原也。”鲁迅 《无题》诗:“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⒉ 地区名。广义指整个 黄河 流域,狭义指今 河南 一带。引《国语·晋语三》:“耻大国之士於中原,又杀其君以重之……虽微 秦国,天下孰弗患?”三国 蜀 诸葛亮 《出师表》:“当奬帅三军,北定中原。”《文选·谢灵运<述祖德>》诗:“中原昔丧乱,丧乱岂解已。”李善 注:“中原,谓 洛阳 也。”宋 陆游 《示儿》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郭沫若 《屈原》第二幕:“反正我是南国的女人,不懂中原的礼节的。”⒊ 泛称 中国。引郑观应 《盛世危言·议院》:“况今中原大局,列国通商,势难拒絶,则不得不律之以公法。”国语辞典中原[ zhōng yuán ]⒈ 平原之中。引《诗经·小雅·小宛》:「中原有菽,庶民采之。」《文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是以贤人君子肝脑涂中原,膏液润野草而不辞也。」⒉ 黄河下游一带,包括河南的大部分、山东的西部,河北、山西的南部及陕西的东部。引《文选·诸葛亮·出师表》:「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宋·陆游〈示儿〉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⒊ 中国。引《文选·张衡·东京赋》:「文德既昭,武节是宣,三农之隙,曜威中原。」唐·魏征〈述怀〉诗:「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英语Central Pla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gions of the Yellow river, including Henan, western Shandong, southern Shanxi and Hebei德语zentrale Gebiete Chinas (S, Geo)法语Plaine centrale (Ch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