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礼记·聘义》:“圭璋特达,德也。”孔颖达疏:“行聘之时,唯执圭璋特得通达,不加余币。言人之有德亦无事不通,不须假他物而成。言圭璋之特达同人之有德,故云德也。”后以“珪璋特达”喻人资质优异,才德出众。
⒈ 后以“珪璋特达”喻人资质优异,才德出众。
引《礼记·聘义》:“圭璋特达,德也。”
孔颖达 疏:“行聘之时,唯执圭璋特得通达,不加餘币。言人之有德亦无事不通,不须假他物而成。言圭璋之特达同人之有德,故云德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此子珪璋特达,机警有锋。”
⒈ 珪璋是诸侯朝觐天子时所持的玉器。后用以比喻人品高洁,卓越不凡。
引《晋书·卷八三·顾和传》:「卿珪璋特达,机警有锋,不徒东南之美,实为海内之俊。」
词语解释(1).玉制的礼器。古代用于朝聘、祭祀。《庄子·马蹄》:“白玉不毁,孰为珪璋。”《南齐书·礼志上》:“用珪璋等六玉,礼天地四方之神。” 宋 曾巩 《明州拟辞高丽送遗状》:“盖古者相聘,贄有珪璋。及其卒事,则皆还之,以明轻财重礼之义。”(2).比喻高尚的人品。《后汉书·党锢传·刘儒》:“ 郭林宗 常谓 儒 口訥心辩,有珪璋之质。” 南朝 齐 王俭 《褚渊碑文》:“公禀川岳之灵暉,含珪璋而挺曜。”《晋书·陆机陆云传论》:“观夫 陆机 、 陆云 ,实 荆 衡 之杞梓,挺珪璋于秀实,驰英华于早年,风鉴澄爽,神情俊迈。”(3).比喻杰出的人材。 晋 葛洪 《抱朴子·安贫》:“贄币浓者,瓦石成珪璋;请託薄者,龙骏弃林垧。”《旧唐书·齐物传》:“故金紫光禄大夫、太子太傅、兼正卿 齐物 ,宗室珪璋,士林楨干。” 宋 苏轼 《二鲜于君以诗文见寄作诗为谢》:“我怀 元祐 初,珪璋满清班。” 清 陈梦雷 《寄答李厚庵百韵》:“玉树秀纷错,姻婭尽珪璋。”(4).指使节。 唐 杜牧 《长安杂题长句》之一:“觚稜金碧照山高,万国珪璋捧赭袍。” 明 张居正 《圣寿无疆颂》:“万国集兮朝 未央 ,放庭实兮拥珪璋。”(5).新生子的美称。 南朝 宋 鲍照 《征北世子诞育上表》:“诞躬紫阁,膺祚朱紱。孤矢夙陈,珪璋攸覿。” 钱振伦 注:“《诗》:‘载弄之璋。’”《群音类选·百顺记·王曾得子》:“贺麒麟一夕飞下天宫,朱扉外弧矢高悬,绣幕中珪璋欢弄。”
词语解释特达[ tè dá ]⒈ 原谓行聘时惟圭、璋能独行通达,不加馀币。后亦谓自达、自荐。⒉ 特出,突出。⒊ 至为明达;极其通达。⒋ 特殊知遇。⒌ 腾达,显达。引证解释⒈ 原谓行聘时惟圭、璋能独行通达,不加馀币。后亦谓自达、自荐。引《礼记·聘义》:“圭璋特达,德也。”孔颖达 疏:“聘享之礼,有圭、璋、璧、琮。璧、琮则有束帛加之乃得达;圭、璋则不用束帛,故云特达。”《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咨,夫特达而相知者,千载之一遇也;招贤而处友者,众士之常路也。”吕向 注:“特,独也。”晋 郭璞 《游仙》诗:“珪璋虽特达,明月难闇投。”唐 丘光庭 《兼明书》卷四:“珪璋德重,可以独行,故曰特达。”⒉ 特出,突出。引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此子珪璋特达,机警有锋。”唐 任华 《杂言寄杜拾遗》诗:“英才特达承天睠,公卿谁不相钦羡。”《旧唐书·李德裕传》:“德裕 以器业自负,特达不羣。”⒊ 至为明达;极其通达。引《晋书·江统传》:“殿下天授逸才,聪鉴特达。”唐 白居易 《论考试进士事宜状》:“儻陛下垂仁察之心,降特达之命,明示瑕病,以表无私。”宋 苏轼 《辩试馆职策问札子》之二:“明智特达,洞照情伪。”清 邹容 《革命军》第二章:“三百年中,虽有一二聪明特达之人,要皆为吾教化所陶熔。”⒋ 特殊知遇。引唐 刘商 《送庐州贾使君拜命》诗:“特达恩难报,升沉路易分。”宋 罗烨 《酬翁谈录·崔木因妓得家室》:“昨日荷特达,使妾罚不及身,君之惠也。”《东周列国志》第六六回:“臣受主公特达之知,无以为报。”清 唐孙华 《蒙恩召乾清宫西暖阁》诗:“狗监无媒逢特达, 兔园 有册笑空虚。”⒌ 腾达,显达。引《醒世恒言·马当神风送滕王阁》:“家寒窘迫,缺乏盘费,不能特达,以此流落穷途。”国语辞典特达[ tè dá ]⒈ 特出于众。引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丞相因觉,谓顾曰:『此子珪璋特达,机警有锋。』」⒉ 特为通告转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