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作“置词”。
⒉ 措词。
⒊ 指申辩。
⒋ 指修辞技巧。
⒈ 亦作“置词”。
⒉ 措词。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人有上书告 勃 欲反,下廷尉。廷尉下其事 长安,逮捕 勃 治之。
引勃 恐,不知置辞。”
《南史·焦度传》:“为人朴涩,欲就 高帝 ……求 竟陵郡,不知所以置辞。”
清 恽敬 《与李汀州书》:“前书止言其读 宋 儒书,并涉释典,不及其他,可知 敬 之置辞矣。”
⒊ 指申辩。
引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翠》:“夫人怒奔女室,詬让之。女惟憨笑,并不一置词。”
⒋ 指修辞技巧。
引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知音》:“是以将閲文情,先标六观。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
⒈ 措辞。
引《汉书·卷四〇·周勃传》:「勃恐,不知置辞。」
(1)(动)搁;放:~备|~身|置放。(2)(动)设立;布置:~办|设~。(3)(动)购置:添~。
(1)(名)优美的语言:~令。(2)(名)古典文学的一种体裁:楚~。(3)(动)告别:~行。(4)(动)不接受;请求离去:~职。(5)(动)躲避、推托:万死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