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旧俗于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以绛囊盛茱萸,登高山,饮菊酒,谓可以避邪免灾。
⒈ 旧俗于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以绛囊盛茱萸,登高山,饮菊酒,谓可以避邪免灾。 南朝 梁 吴均 《续齐谐记·重阳登高》:“汝南 桓景 随 费长房 游学累年。 长房 谓曰:‘九月九日汝家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絳囊,盛茱萸以繫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 景 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
引长房 闻之,曰:‘此可以代矣。’今世人每至九月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因此也。”
郭沫若 《芍药及其他·竹阴读画》:“而且我在几天前的重九登高的时候,分明是从这儿经过过的,那真可算是‘过门而不入’了。”
⒈ 旧俗在阴历九月九日佩带茱萸爬登高山,饮菊花酒,以为能消灾避害。见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九日登高》。
词语解释重九[ chóng jiǔ ]⒈ 即重阳,阴历九月九日。英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9th day of the 9th lunar month);引证解释⒈ 指农历九月初九日。又称重阳。参见“重阳”。引晋 陶潜 《九日闲居》诗序:“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唐 文丙 《牡丹》诗:“不同寒菊舒重九,只拟清香泛酒卮。”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三》:“初九日……是日为重九,高风鼓寒,以登高之候。”闻一多 《红烛·忆菊》:“那祖国底登高饮酒的重九,不又是你诞生底吉辰吗?”国语辞典重九[ chóng jiǔ ]⒈ 农历九月九日。参见「重阳节」条。引南朝梁·王筠〈摘园菊赠谢仆射举〉诗:「重九惟嘉节,抱一应元贞。」英语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9th day of the 9th lunar month)法语Festival du double neuf
词语解释登高[ dēng gāo ]⒈ 上到高处。也特指重阳节登山的风俗。例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唐·李白《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英ascend a height;引证解释⒈ 升至高处。引《荀子·劝学》:“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十五:“开轩临四野,登高望所思。”明 刘基 《旅兴》诗:“登高望四方,但见山与河。”郁达夫 《采石矶》:“这样的念了一句,他忽然动了登高望远的心思。”⒉ 指农历九月初九日登高的风俗。 南朝 梁 吴均 《续齐谐记·九日登高》:“汝南 桓景 随 费长房 游学累年。 长房 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絳囊盛茱萸以繫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 景 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引长房 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於此。”唐 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冰心 《寄小读者》二三:“九月九重阳节,古人登高的日子,我们正好有远足旅行,游览名胜。”⒊ 指农历正月初七和十五日登高的风俗。引晋 陶潜 《移居》诗之二:“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綵为人,登高赋诗。”《隋书·元胄传》:“尝正月十五日,上与近臣登高。”清 顾张思 《土风录》卷一:“古人登高不止重阳。 石虎 《鄴中记》:‘正月十五日有登高之会。’ 桓温 参军 张望 有《七日登高》诗, 韩退之 有《人日城南登高》诗,盖即《老子》所云‘众人熙熙,如登春臺’之意。”⒋ 锦的别名。引晋 陆翽 《邺中记》:“锦有大登高小登高等名,工巧百数,不可胜计也。”北周 庾信 《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鄴 地登高之锦,自濯江波; 平阳 采桑之津,躬劳蚕月。”国语辞典登高[ dēng gāo ]⒈ 登上高处。引《礼记·曲礼上》:「听于无声,视于无形,不登高,不临深,不苟訾,不苟笑。」《史记·卷二七·天官书》:「登高而望之,下属地者三千里。」⒉ 阴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盖本于此。」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