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言筌:在言辞上所留下的迹象。不局限于言辞的表面意思,而有言外之意。
词语解释不落[ bù là ]⒈ 不掉下;不坠入。不脱落。不须,不用。酒器名,即凿落。引证解释⒈ 不掉下;不坠入。引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梁朝 全盛之时,贵游子弟多无学术。谚云:‘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则祕书。’”《四游记·华光皈依佛道》:“布施轮迴簿上,曾註汝父母生当受苦果,今日得汝皈依佛菩萨,该同往西方,不落轮迴之路。”⒉ 不脱落。引唐 无名氏 《斑竹》诗:“殷痕苦雨洗不落,犹带 湘娥 泪血腥。”⒊ 不须,不用。引清 薛雪 《一瓢诗话》:“杜少陵 诗,止可读,不可解。何也?……余谓:读之既熟,思之既久,神将通之,不落言詮,自明妙理。”钱锺书 《围城》五:“她靠掌柜坐着,算得不落言诠的好广告。”⒋ 酒器名,即凿落。引宋 陶穀 《清异录·器具》:“白乐天 《送春》诗云:‘银花不落从君劝,’不落,酒器也。”国语辞典不落[ bù luò ]⒈ 不落入、不掉入。例如:「肥水不落外人田」、「不落俗套」。⒉ 不遗漏。引《红楼梦·第二三回》:「偶然两句只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
词语解释言筌[ yán quán ]⒈ 《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成玄英疏:“筌,鱼笱也。”后因称在言词上留下的迹象为“言筌”。引证解释⒈ 参见“言詮”。参见“言詮”。引《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成玄英 疏:“筌,鱼笱也。”后因称在言词上留下的迹象为“言筌”。 南朝 齐 王融 《忏悔三业门颂》:“乐田生灭,患以身全,业资意造,事假言筌。”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辨》:“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鲁迅 《南腔北调集·世故三昧》:“不过凡事一说,即落言筌,不再能得三昧。”国语辞典言筌[ yán quán ]⒈ 言语的迹象。唐·许康佐〈宣尼宅闻金石丝竹之声赋〉:「事宁同于想像,理实閟于言筌。」宋·严羽也作「言诠」。引《沧浪诗话·诗辩》:「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