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钻木取火,因季节不同而用不同的木材。《论语·阳货》:“旧穀既没,新穀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何晏 集解引 马融 曰:“《周书·月令》有更火之文: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一年之中,钻火各异,故曰改火也。”后仅于寒食后二日为之,并成为习俗。 宋 吴自牧 《梦粱录·清明节》:“寒食第三日,即清明节,每岁禁中小内侍於阁门用榆木钻火……宣赐臣僚巨烛,正所谓‘钻燧改火’者,即此时也。” 唐 杜甫 《清明》诗之二:“旅雁上云归紫塞,家人钻火用青枫。” 唐 无名氏 《辇下岁时记·钻火》:“至清明,尚食内园官小儿于殿前钻火。”
词语解释钻燧[ zuàn suì ]⒈ 上古的取火方法。燧:取火的器具。即用钻子钻木,因磨擦发热而爆出火星来。例钻燧取火。——《韩非子·五蠹》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英to strike a flint to produce sparks;引证解释⒈ 亦作“钻鐩”。⒉ 钻燧取火。原始的取火法。燧为取火的工具,有金燧(阳燧)、木燧两种。参见“钻燧改火”。引《管子·轻重戊》:“黄帝 作钻鐩生火,以熟荤臊。”宋 叶适 《送龚叔虎》诗:“问胡旅穷舍,钻燧煮菜芜。”⒊ 指年岁。引《隋书·柳彧传》:“君明 钻燧虽改,在文无变,忽劬劳之痛,成嬿尔之亲;冒此苴縗,命彼褕翟。”国语辞典钻燧[ zuān suì ]⒈ 钻木取火。引《管子·禁藏》:「钻燧易火,杼井易水。」晋·张协〈杂诗〉一〇首之一:「离居几何时?钻燧忽改木。」
词语解释改火[ gǎi huǒ ]⒈ 古代钻木取火,四季换用不同木材,称为“改火”,又称改木。亦用以比喻时节改易。引证解释⒈ 古代钻木取火,四季换用不同木材,称为“改火”,又称改木。亦用以比喻时节改易。引《论语·阳货》:“旧穀既没,新穀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何晏 集解引 马融 曰:“《周书·月令》有更火之文。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一年之中,钻火各异木,故曰改火也。”刘宝楠 正义引 徐颋 《改火解》:“改火之典,昉於上古,行於三代,迄於 汉,废於 魏 晋 以后,復於 隋 而仍废……盖四时之火,各有所宜,若春用榆柳,至夏仍用榆柳便有毒,人易以生疾,故须改火以去兹毒,即是以救疾也。”唐 史延 《清明日赐百僚新火》诗:“九天初改火,万井属良辰。”宋 司马光 《晋阳三月未有春色》诗:“清明空改火,元巳漫浮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