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树木的根和梢,比喻事物的根源和结局,原委。
例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礼记·大学》
英the whole course of an event from beginning to end;
⒉ 主次,先后。
英the fundamental and the incidental;
⒈ 树木的下部与上部。
引汉 马融 《长笛赋》:“逮乎其上,匍匐伐取,挑截本末,规摹彠矩。”
唐 白居易 《寓意诗》之一:“豫樟生深山,七年而后知。挺高二百尺,本末皆十围。”
⒉ 始末,原委。
引《左传·庄公六年》:“夫能固位者,必度其本末,而后立衷焉。”
杜预 注:“本末,终始也。”
汉 王充 《论衡·正说》:“儒者説五经,多失其实。前儒不见本末,空生虚説。”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四:“奴既醒,唤问之,见事已露,遂具説本末。”
《北史·魏拓拔恂传》:“尚书表收 彪 赴 洛,会赦,遂不穷其本末。”
《醒世恒言·张淑儿巧智脱杨生》:“元礼 把六个同年及从人受害本末,细细与 舒有庆 説知。”
⒊ 主次,先后。
引《荀子·富国》:“故 禹 十年水, 汤 七年旱,而天下无菜色者,十年之后,年穀復熟,而陈积有餘,是无它故焉,知本末源流之谓也。”
三国 魏 曹冏 《六代论》:“君孤立於上,臣弄权於下,本末不能相御,身手不能相使,由是天下鼎沸,姦凶并争。”
宋 曾巩 《请改官制前预选官习行逐司事务札子》:“自一事已上,本末次第,使更制之前,习勒已定,则命出之日,但在奉行而已。”
郭沫若 《满江红·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词:“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联本末,三大革命增凭障。”
⒋ 指农业和工商业。
引《史记·孝文本纪》:“今勤身从事而有租税之赋,是为本末者毋以异,其于劝农之道未备。”
《后汉书·王符传》:“本末不足相供,则民安得不飢寒!”
⒌ 指仁义和法制。
引汉 贾谊 《过秦论下》:“故 周 王序得其道,千餘载不絶, 秦 本末并失,故不能长。”
⒈ 树的主干和枝节。
引汉·马融〈长笛赋〉:「逮乎其上,匍匐伐取,挑截本末,规摹彟矩。」
唐·白居易〈寓意诗〉五首之一:「豫樟生深山,七年而后知。挺高二百尺,本末皆十围。」
⒉ 事物的根本与细节。
引《易经·系辞下》:「其初难知,其上易知,本末也。」
《史记·卷六·秦始皇纪》:「秦本末并失,故不长久。」
⒊ 事情的原委、经过。
引《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分明说得后唐国祚个本末了。」
⒋ 先后次第。
引《汉书·卷二三·刑法志》:「用之有本末,行之有逆顺耳。」
英语the whole course of an event from beginning to end, ins and outs, the fundamental and the incidental
德语das A und O, von A bis Z, Anfang bis Ende
法语le commencement et la fin, racine et branche, le principal et l'accessoire
(1)(名)草木的茎或根(2)(名)事物的根本、根源(跟‘末’相对):忘~|兵民是胜利之~。(3)(名)(~儿)本钱;本金:下~儿|够~儿。(4)(形)主要的;中心的:~部|~科。(5)(名)本来;原来:~意|~想不去。(6)(形)自己方面的:~厂|~校|~国。(7)(形)现今的:~年|~月。(8)(动)按照;根据:~着政策办事。(9)(名)(~子、~儿)把成沓的纸装订在一起而成的东西:书~|户口~儿。(10)(名)(~子、~儿)版本:刻~|抄~|稿~。(11)(名)(~儿)演出的底本:话~|剧~。(12)(名)封建时代指奏章:修~(拟奏章)。(13)(名)(~儿)量词。ɑ)用于书籍簿册:五~书|两~儿帐。b)用于戏曲:头~《西游记》。c)用于一定长度的影片:五~书|两~儿帐。b)用于戏曲
(1)(名)东西的梢;尽头:年~。(2)(形)不是根本的重要的事物:~节。(3)(名)最后;终了;末尾:剧~|篇~。(4)(名)(~子、~儿 )细碎的或成面儿的东西:茶~。(5)(名)戏曲角色;扮演中年男子;京剧归入老生一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