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宋 苏轼 《雨中游天竺灵感观音院》诗:“蚕欲老,麦半黄,前山后山雨浪浪,农夫輟耒女废筐, 白衣仙人 在高堂。”
亦作“白衣大士”、“白衣观音”。 《剪灯馀话·芙蓉屏记》:“每日於 白衣大士 前礼百餘拜,密诉心曲,虽隆寒盛暑弗替。”
《二刻拍案惊奇》卷三:“翰林道:‘小生见 白衣大士 出现,特来瞻礼!’”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观世音菩萨传略>跋》:“《咸淳临安志》云:‘ 晋 天福 四年,得奇木,刻 观音大士 象。 钱忠懿王(钱俶 )梦白衣人求治其居。王感悟,即其地建 天竺看经院。’白衣本 毗陀天女,而俗人名为 白衣观音。”
词语解释白衣[ bái yī ]⒈ 白色衣服。例新娘身穿白衣。英white;⒉ 古:平民;未曾获得功名的人。英commoner without rank;⒊ 古代官府中的小吏。英low official;引证解释⒈ 白色衣服。引《吕氏春秋·孟秋》:“天子居总章左个,乘戎路,驾白骆,载白旂,衣白衣,服白玉。”《旧唐书·薛仁贵传》:“仁贵 自恃驍勇,欲立奇功,乃异其服色,著白衣,握戟,腰鞬张弓,大呼先入,所向无前,贼尽披靡却走。”宋 苏轼 《和答庞参军》:“一见胜百闻,往鏖 皋兰山,白衣挟三矢,趁此征 辽 年。”胡征 《白衣女》:“我还不知道你的姓名,更记不清你那夜的容颜,只留下一个白衣的身影,在我深沉的忆念里。”⒉ 古代平民服。因即指平民。亦指无功名或无官职的士人。引《史记·儒林列传序》:“及 竇太后 崩, 武安侯 田蚡 为丞相,絀 黄、老 、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而 公孙弘 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 平津侯。”《后汉书·孔融传》:“﹝ 曹操 ﹞遂令丞相军谋祭酒 路粹 枉状奏 融 曰:‘少府 孔融 ……又前与白衣 禰衡 跌荡放言。’”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孟浩然》:“观 浩然 磬折谦退,才名日高,竟沦明代,终身白衣,良可悲夫!”清 顾炎武 《菰中随笔》:“杨士奇 以白衣荐举,而直纶扉。”⒊ 古指给官府当差的小吏。引《汉书·龚胜传》:“尚书使 胜(龚胜 )问 常(夏侯常 ), 常 连恨 胜,即应曰:‘闻之白衣,戒君勿言也,奏事不详,妄作触罪。’”颜师古 注:“白衣,给官府趋走贱人,若今诸司亭长掌固之属。”清 顾炎武 《日知录·白衣》:“白衣,但官府之役耳,若侍卫则不然。”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少吏论》:“《隋书·百官志》云:‘凡州郡县,各因大小,置白直供其役。’即白衣也。”⒋ 特指送酒的吏人。参见“白衣人”。引唐 高适 《重阳》诗:“岂有白衣来剥喙,亦从乌帽自欹斜。”宋 司马光 《和同舍对菊无酒》:“尽日柴门外,白衣来不来?”明 陈汝元 《金莲记·偕计》:“阁上华玄,尝接白衣之载酒;壚头涤器,未酬彩管之题桥。”清 沉畯 《九日》诗:“有酒赏重阳,无烦白衣至。”⒌ 旧指受处分官员的身分。引《晋书·蔡谟传》:“冬蒸, 謨 领祠部,主者忘设 明帝 位,与太常 张采 俱免,白衣领职。”《陈书·陈拟传》:“世祖 嗣位,除 丹阳 尹,常侍如故。坐事,又以白衣知郡,寻復本职。”《新唐书·封常清传》:“败书闻,帝削 常清 官,使白衣隶 仙芝 军效力。”清 昭槤 《啸亭杂录·缅甸归诚本末》:“上大怒,復议兴师,以前副将军 阿桂 首倡罢兵议,因褫其职,以白衣从军。”⒍ 特指穿便服的士兵。引清 吴伟业 《读史杂感》诗之九:“白衣摇急桨,青草伏彊弓。”⒎ 佛教徒着缁衣,因称俗家为“白衣”。引《太平御览》卷三五九引 荀氏 《灵鬼志》:“泰元 中,有道人从外国来,自説所受术师白衣,非沙门也。”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一披法服,已堕僧数,岁中所计,斋讲诵持,比诸白衣,犹不啻山海也。”卢文弨 注:“僧衣緇,故谓世人为白衣。”宋 苏轼 《真相院释迦舍利塔铭》:“洞庭 之南,有 阿育王 塔,分葬 释迦如来 舍利。尝有作大施会出而浴之者,緇素传捧,涕泣作礼。有比丘窃取其三……以授白衣 方子明。”章炳麟 《建立宗教论》:“述此既终,则又得一疑事,或举 赫尔图门 之説,以为宗教不可专任僧徒,当普及白衣而后可。”国语辞典白衣[ bái yī ]⒈ 白色的衣服。引《礼记·月令》:「天子居总章左个,乘戎路、驾白骆、载白旗、衣白衣、服白玉、食麻与犬,其器廉以深。」⒉ 古时未做官的人穿著白色的衣服,后用来称无功名的人或平民。也作「白民」、「白丁」、「白身」。引《史记·卷一二一·儒林列传·公孙弘·太史公曰》:「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⒊ 古童仆穿著白衣,故称僮仆为「白衣人」。引《汉书·卷七二·龚胜传》:「闻之白衣,戒君勿言也。」唐·颜师古·注:「白衣,给官府趋走贱人,若今诸司亭长掌固之属。」⒋ 佛教称呼在家的世俗之人为「白衣」。引《维摩诘所说经·卷上》:「虽为白衣,奉持沙门。」
词语解释仙人[ xiān rén ]⒈ 神话和童话中指神通广大、长生不老的人。英celestial being; immortal;引证解释⒈ 亦作“僊人”。⒉ 神话传说中长生不老、有种种神通的人。引《文选·古诗<生年不满百>》:“仙人 王子乔,难可与等期。”李善 注引《列仙传》:“王子乔 者,太子 晋 也。道人 浮丘公 接以上 嵩高山。”《史记·秦始皇本纪》:“於是遣 徐市 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僊人。”《新唐书·方技传·姜抚》:“自言通僊人不死术,隐居不出。”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唐 道士 侯道华 喜读书,每语人曰:‘天上无凡俗仙人。’此妙语也。”《云笈七籤》卷十七:“长生不死,延数万岁,名编仙籙,故曰仙人。”⒊ 唐 人用以称女道士。 唐 李白 《玉真仙人词》 王琦 注引 胡震亨 曰:“玉真公主,睿宗 女。字 持盈。引太极 元年出家为道士,筑观京师以居。”⒋ 古代杂戏的一种。引《魏书·乐志》:“﹝ 天兴 ﹞六年冬,詔太乐、总章、鼓吹增修杂伎,造五兵、角觝、麒麟、凤凰、仙人、长蛇、白象、白虎及诸畏兽、鱼龙、辟邪……以备百戏。”⒌ 南北朝 时 高丽 官职名。引《周书·异域传上·高丽》:“大官有大对卢,次有太大兄、大兄……仙人并褥萨凡十三等,分掌内外事焉。”⒍ 书法名称的一种。引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文字》:“南齐 萧子良 撰古文之书五十二种:鵠头、蚊脚、悬针、垂露、龙爪、仙人、芝英……偃波、飞白之属,皆状其体势而为之名。”国语辞典仙人[ xiān rén ]⒈ 神话传说中长生不死,并且有各种神通的人。宋·张君房也作「僊人」。引《史记·卷二八·封禅书》:「仙人可见,而上往常遽,以故不见。」《云笈七签·卷一七·洞玄灵宝定观经》:「长生不死,延数万岁,名编仙箓,故曰仙人。」近神仙 反凡人 英语Daoist immortal, celestial being德语Unsterblicher法语Immortel taoïste, être céles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