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北朝西魏最高官职为柱国大将军,位在丞相之上。大统十六年以前,计有宇文泰、李虎、王元欣、李弼、独狐信、赵贵、于谨、侯莫陈崇等八人曾任此职,时称“八柱国”。参阅《周书·侯莫陈崇传》。
⒈ 北朝 西魏 最高官职为柱国大将军,位在丞相之上。 大统 十六年以前,计有 宇文泰、李虎、王元欣、李弼、独狐信、赵贵、于谨、侯莫陈崇 等八人曾任此职,时称“八柱国”。参阅《周书·侯莫陈崇传》。
(1)数目字:~成|~股|~卦。(2)不定数;表示多:~面玲珑。
词语解释柱国[ zhù guó ]⒈ 国都。⒉ 官名。战国时楚国设置,原为保卫国都之官,后为楚的最高武官。唐以后沿用作勋官的称号。⒊ 指肩负国家重任的大臣。引证解释⒈ 国都。引《战国策·齐策三》:“安 邑 者, 魏 之柱国也; 晋阳 者, 赵 之柱国也; 鄢郢 者, 楚 之柱国也。”姚宏 注:“柱国,都也。”鲍彪 注:“言其於国,如室有柱。”⒉ 官名。 战国 时 楚国 设置,原为保卫国都之官,后为 楚 的最高武官。 唐 以后沿用作勋官的称号。参见“上柱国”。引《鹖冠子·王鈇》:“柱国不政,使下情不上闻,上情不下究,谓之絿政。”《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灌婴 ﹞击破 楚 骑於 平阳,遂降 彭城,虏柱国 项陀。”唐 元稹 《宋常春等内僕局令》:“勉当柱国之荣,无忘立表之誓。”⒊ 指肩负国家重任的大臣。引《后汉书·杨震传赞》:“杨氏 载德,仍世柱国。”李贤 注:“言世为国柱臣也。”国语辞典柱国[ zhù guó ]⒈ 国都。引《战国策·齐策三》:「安邑者,魏之柱国也;晋阳者,赵之柱国也;鄢郢者,楚之柱国也。」⒉ 职官名。战国时楚所设置,原指保卫国都之宫,地位非常崇高。后世则指最高级的武官或勋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