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作“存亡续绝”。
⒈ 亦作“存亡续绝”。原谓使亡国复存,绝嗣得续。亦泛指使濒临灭亡或已亡者得以继续存在或延续。
引《穀梁传·僖公十七年》:“桓公 尝有存亡继絶之功,故君子为之讳也。”
范宁 集解:“存亡,谓存 邢 卫 ;继絶,谓立 僖公。”
《汉书·吴王濞传》:“今诸王苟能存亡继絶,振弱诛暴,以安 刘氏,社稷所愿也。”
唐 吴兢 《贞观政要·安边》:“夷不乱华,前哲明训,存亡继絶,列圣通规。”
宋 苏轼 《宋襄公论》:“桓 文 之师,存亡继絶,犹不齿於 仲尼 之门,况用人於夷鬼以求霸,而谓王者之师可乎?”
明 刘基 《春秋明经·齐仲孙来齐高子来盟》:“而 齐侯 获存亡继絶之名於天下。”
清 龚自珍 《古史钩沉论二》:“天生 孔子 不后 周,不先 周 也,存亡续絶,俾枢纽也。”
⒈ 使濒临断绝、灭亡者,继续存在。也作「继绝兴亡」、「继绝存亡」。
引《谷梁传·僖公十七年》:「桓公尝有存亡继绝之功,故君子为之讳也。」
《汉书·卷二三·刑法志三》:「齐桓南服彊楚、使贡周室、北伐山戎、为燕开路,存亡继绝,功为伯首。」
词语解释存亡[ cún wáng ]⒈ 生存和死亡,存在和灭亡。例关系生死存亡的战争。英live or die; survive or perish;引证解释⒈ 存在或灭亡;生存或死亡。引《易·乾》:“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史记·袁盎晁错列传》:“夫一旦有急叩门,不以亲为解,不以存亡为辞,天下所望者,独 季心、剧孟 耳。”三国 蜀 诸葛亮 《前出师表》:“今天下三分, 益州 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祝盟》:“夫盟之大体,必序危机,奬忠孝,共存亡,戮心力,祈幽灵以取鉴,指九天以为正。”《新唐书·东夷传·高丽》:“大德 入其国,厚餉官守,悉得其纤曲。见华人流客者,为道亲戚存亡,人人垂涕,故所至士女夹道观。”宋 陈亮 《又乙巳春书之一》:“自棘寺归,闭门不与人交往。以妻弟之故,一出数日,便为兇徒聚数十人而欲杀之。一命存亡,仅丝髮许,而告之州县,漠然不应。”鲁迅 《集外集拾遗·报<奇哉所谓……>》:“因为国的存亡是在政权,不在语言文字的。 美国 用英文,并非 英国 的隶属; 瑞士 用德法文,也不被两国所瓜分。”⒉ 指生者和死者。引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居寂寞之无为,蹈修直而执平者,道人也;尽烝尝於存亡,保髮肤以扬名者,孝人也。”《北齐书·文宣帝纪》:“故 殷州 刺史 刘丰 、故 济州 刺史 蔡儁 等并左右先帝,经赞皇基,或不幸早徂,或殞身王事,可遣使者就墓致祭,并抚问妻子,慰逮存亡。”宋 苏轼 《与孙叔静书》之六:“旅殯无人照管,或毁坏暴露,愿公愍其不幸,因巡检至其所,特为一言於彼守令,得稍修治其殯,常戒主者保护之,以须其子之至,则恩及存亡耳。”⒊ 指衰亡;灭亡。引《国语·郑语》:“凡 周 存亡,不三稔矣!君若欲避其难,其速规所矣,时至而求用,恐无及也。”明 顾起纶 《国雅品·士品二》:“当时或谓公曰:‘城旦夕且破,何空自苦乎?’公曰:‘吾誓与此贼存亡,不使诸君独死。’”⒋ 引申指丧失、陷落。引唐 独孤及 《故御史中丞卢弈谥议》:“或曰:‘ 洛阳 之存亡,操兵者实任其咎,非执法吏所能抗,师败将犇去之可也。’”⒌ 使濒临灭亡或已亡者得以继续存在或延续。引《左传·昭公十三年》:“诸侯脩盟,存小国也;贡献无极,亡可待也。存亡之制将在今矣。”汉 王充 《论衡·恢国》:“世有死而復生之人,人必谓之神。 汉 统絶而復属, 光武 存亡,可谓优矣。”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公荐》:“继絶存亡,贤者之事也。 管夷吾 用,所以能继絶世存亡国焉耳。”国语辞典存亡[ cún wáng ]⒈ 存在或衰亡。引《文选·诸葛亮·出师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罢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⒉ 生或死。引《文选·潘安·寡妇赋》:「痛存亡之殊制兮,将迁神而安厝。」《三国演义·第一九回》:「吾今两弟不知存亡,妻小失散,为之奈何?」近生死 ⒊ 生者与死者。引《文选·颜延年·阳给事诔》:「古之烈士,无以加之,可赠给事中,振恤遗孤,以慰存亡。」英语to live or die, to exist or perish法语vivre ou mourir, survivre ou périr
词语解释继绝世的略语。《管子·小问》:“诛暴禁非,存亡继絶。”《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受遗託孤,匡辅朕躬,继絶兴微,志存靖乱。”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洪端明入冥》:“緑衣举手加额曰:‘善哉问!忠孝为先,继絶次之,戒杀又次之。’” 清 袁枚 《随园随笔·不可亦可》:“《大清律》有官员袭荫一条云:‘有嫡立嫡,无嫡立庶,无庶以同族之伦次相当者继之。’犹有古时诸侯继絶之意。”参见“ 继絶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