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唐南卓《羯鼓录》:“尝遇二月初诘旦,﹝明皇﹞巾栉方毕,时当宿雨初晴,景色明丽,小殿内庭,柳杏将吐,睹而叹曰:'对此景物,岂得不为他判断之乎?'左右相目将命备酒,独高力士遣取羯鼓,上旋命之,临轩纵击一曲,曲名《春光好》,神思自得,及顾柳杏,皆已发拆。上指而笑谓嫔御曰:'此一事不唤我作天公可乎。'”后因有“催花鼓”之语。
⒈ 后因有“催花鼓”之语。
引唐 南卓 《羯鼓录》:“尝遇二月初詰旦,﹝ 明皇 ﹞巾櫛方毕,时当宿雨初晴,景色明丽,小殿内庭,柳杏将吐,覩而嘆曰:‘对此景物,岂得不为他判断之乎?’左右相目将命备酒,独 高力士 遣取羯鼓,上旋命之,临轩纵击一曲,曲名《春光好》,神思自得,及顾柳杏,皆已发拆。上指而笑谓嬪御曰:‘此一事不唤我作天公可乎。’”
宋 杨万里 《正月五日以送伴借官侍宴集英殿十口号》之七:“一声白雨催花鼓,十二竿头总下来。”
明 唐寅 《花月吟效连珠体》之六:“月中漫击催花鼓,花下轻传弄月簫。”
(1)(动)叫人加快行动:~小王快走。(2)(动)设法使过程加快:~肥。
词语解释花鼓[ huā gǔ ]⒈ 多由男女二人对唱对舞的一种地方锣鼓歌舞。英flower-drum,a folk dance popular in the Changjiang valley;引证解释⒈ 指鼓框绘有彩饰的鼓。引元 张宪 《李天下》诗:“吹玉笙,击花鼓,十万貔貅介胄雄,三千粉黛烟花主。”⒉ 流行于 湖北、湖南、江西、安徽 等省的一种民间歌舞。一般由男女两人对舞,一人敲小锣,一人打小鼓,边敲打,边歌舞。参见“花鼓戏”。引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小秦淮录》:“扬州 花鼓。扮 昭君 、渔婆之类,皆男子为之。”阿英 《关于北京<燕九竹枝词>》:“首先是记花鼓秧歌之盛……也有小儿女们演唱的,很逗人笑,‘小儿花鼓 凤阳 调,士女周遭拍手笑’。”国语辞典花鼓[ huā gǔ ]⒈ 一种以边打小鼓边歌舞的方式演出的民间戏曲。如凤阳花鼓、山东花鼓、山西花鼓等。例如:「花鼓流行于中国许多地区,且各地表演型态均不同,但通常是男女二人表演。」英语flower-drum, a folk art form involving singing and danc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