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言辞严密贴切,义理正大。
英speak out sternly from a sense of justice;
引宋 张孝祥 《明守赵敷文》:“欧公 书岂惟翰墨之妙,而辞严义正,千载之下,见者兴起,某何足以辱公此赐也。”
明 李东阳 《会试策问》:“詔勅所布,皆亲御翰墨,或口授意旨,辞严义正,直追古帝王。”
鲁迅 《华盖集续编·有趣的消息》:“所不同的,只是他总有一面辞严义正的军旗,还有一条尤其义正辞严的逃路。”
⒈ 措辞严厉,道理正大。宋·张孝祥〈明守赵敷文〉:「欧公书岂惟翰墨之妙,而辞严义正,千载之下,见者兴起,某何足以辱公此赐也哉!」也作「义正词严」。
反巧言令色
(1)(名)优美的语言:~令。(2)(名)古典文学的一种体裁:楚~。(3)(动)告别:~行。(4)(动)不接受;请求离去:~职。(5)(动)躲避、推托:万死不~。
词语解释义正[ yì zhèng ]⒈ 同“义政”。正,通“政”。⒉ 犹正义、道义。引证解释⒈ 同“义政”。正,通“政”。引《墨子·天志下》:“今天下之士君子欲为义者,则不可不顺天之意矣。曰顺天之意者,兼也;反天之意者,别也。兼之为道也,义正;别之为道也,力正。”⒉ 犹正义、道义。引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义正所在,视死犹归;支解寸断,不易所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