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谓使民间的贤能之人出来做官,发挥作用。
⒈ 谓使民间的贤能之人出来做官,发挥作用。
引《左传·文公六年》:“宣子 於是乎始为国政,制事典,正法罪,辟狱刑,董逋逃,由质要,治旧洿,本秩礼,续常职,出滞淹。”
杜预 注:“拔贤能也。”
(1)(动)从里面走向外面:~来|~席。(2)(动)超出。(3)(动)往外拿:~主意。(4)(动)出产、产生、发生:~问题。(5)(动)发出:~汗。(6)(动)显露:~名。(7)(动)显得量多:不~数。(8)(动)支出:~纳。(9)(名)〈方〉跟“往”连用;表示向外:快往~走。(量)一本传奇中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戏曲中的一个独立剧目叫一出:一~戏。(动)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从里往外:跑~大门。(动)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完成。含有从隐蔽到显露或从无到有的意思:做~成绩。(助)用在形容词后;表示超出:快往~走。(量)一本传奇中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戏曲中的一个独立剧目叫一出
词语解释滞淹[ zhì yān ]⒈ 谓人沉抑于下而不得升进。亦指滞淹之人。⒉ 闭塞,不通畅。引证解释⒈ 谓人沉抑于下而不得升进。亦指滞淹之人。引《左传·文公六年》:“宣子 于是乎始为国政……续常职,出滞淹。”杜预 注:“拔贤能也。”唐 刘禹锡 《苏州谢恩赐加章服》:“伏遇陛下膺期御宇,大振滞淹。”《资治通鉴·唐高宗乾封二年》:“比来公卿有所荐引,为谗者已指为朋党,滞淹者未获伸而在位者先获罪,是以各务杜口耳!”⒉ 闭塞,不通畅。引清 黄景仁 《客斋偶成》诗:“到处蜗庐感滞淹,晓凉差喜失朱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