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旧时福建风俗。东家雇人摘龙眼,恐其多吃,令歌唱不止,谓之“唱龙眼”。
⒈ 旧时 福建 风俗。东家雇人摘龙眼,恐其多吃,令歌唱不止,谓之“唱龙眼”。
引清 周亮工 《闽小纪·唱龙眼》:“龙眼枝甚柔脆,熟时曾惯手登採,恐其恣啖,与约曰:‘歌勿輟,輟则弗给值!’树叶扶疎,人坐緑阴中,高低断续,喁喁弗已,远听之,颇足娱耳。土人谓之‘唱龙眼’。”
(1)(动)口中发出(乐音);依照乐律发出声音:~歌|演~。(2)(动)大声叫:鸡~三遍。(3)(名)(~儿)歌曲;唱词:小~。(4)姓。
词语解释龙眼[ lóng yǎn ]⒈ 桂圆,与荔枝相近的一种果实,它由东印度群岛的一种乔木( Euphoria longana )产生。英longan;⒉ 产生龙眼果实的一种乔木。引证解释⒈ 常绿乔木。羽状复叶,小叶椭圆形。花小,黄白色,圆锥花序。木质致密,可以制器具。是我国 福建、广东 等地的特产。引晋 左思 《吴都赋》:“龙眼橄欖,棎榴御霜。”《太平御览》卷九七三引 晋 顾微 《广州记》:“龙眼,子似荔枝,七月熟。”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八:“在龙眼开花时,我才认识他。”⒉ 指这种植物的果实。为果中珍品。也称桂圆。引《东观汉记·南匈奴单于传》:“南单于来朝,赐御仓及橙、橘、龙眼、荔枝。”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中:“荔支方过,龙眼即熟。”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三·龙目》:“龙眼正圆。”国语辞典龙眼[ lóng yǎn ]⒈ 植物名。无患子科龙眼属,常绿乔木。树皮茶褐色或灰褐色,叶为偶数羽状复叶。四月开花,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花为杂性,同株,小形。果实也称为「龙眼」,呈球形,黄褐色,外具不规则而不显明的浅龟甲纹,亦可称为「骊珠」、「荔枝奴」、「龙目」、「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