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指戏曲演员在表演中插入一些滑稽的动作和诙谐的语言来引人发笑。泛指不庄重地开玩笑逗乐。
英(of an actor) make impromptu comic gestures and remarks;
引明 高明 《琵琶记·副末开场》:“休论插科打諢,也不寻宫数调,只看子孝与妻贤。”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下·科诨》:“插科打諢,填词之末技也。然欲雅俗同欢,智愚共赏,则当全在此处留神。”
陈毅 《满江红·游广东旋至海南岛度假一周记沿途所见》词:“看戏 崖城,有小丑,演来出色。浑身活,插科打諢,满场怡悦。”
引清 钱谦益 《大学士孙公行状》:“某不识忌讳,信口开闔,如説法道场,却插科打諢。”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五:“‘聪明人’是不会碰钉子的……事情出岔子的时候,便插科打诨,轻松的把责任御在别人头上。”
⒈ 本指戏剧表演时,以滑稽的动作或言语引人发笑。亦泛指引人发笑的举动或言谈。明·高明也作「发科打诨」、「打诨发科」、「打诨插科」、「插科使砌」、「撒科打诨」。
引《汲古阁本琵琶记·第一出》:「休论插科打诨,也不寻宫数调。」
(1)(名)长形或片状的东西进入别的东西里:~秧。(2)(动)中间加进去:~手|~一句话。
词语解释打诨[ dǎ hùn ]⒈ 开玩笑,逗趣。例打诨底不是黄幡绰。——《辽史·伶官传》插科打诨。英make gags;⒉ 戏曲演出时,演员(多指丑角)即兴说笑逗乐。英mock in fun;引证解释⒈ 亦作“打顐”、“打浑”。戏曲演出中演员即兴说趣话逗乐。引宋 吴自牧 《梦粱录·妓乐》:“副浄色发乔,副末色打諢。”宋 朱翌 《猗觉寮杂记》卷下:“优伶打顐,亦起於 唐。李栖筠 为御史大夫,故事, 曲江 赐宴,教坊倡顐杂侍。 栖筠 以任风宪,不往,臺遂以为法。”宋 袁文 《瓮牖闲评》卷八亦载此事,作“优伶打浑”。 瞿秋白 《中国文与中国人》:“西洋各国有许多伶人,在他们表演中,他们几乎随时可以插入许多‘打诨’。”⒉ 取闹;说趣话哄笑。引元 无名氏 《合同文字》第三折:“你不知他是诈骗人的,故来我家里打諢。”《儒林外史》第三三回:“鲍廷璽 在河房见了众客,口内打諢説笑。”沙汀 《医生》:“他饶舌,他打诨,他使得大家更高兴他。”国语辞典打诨[ dǎ hùn ]⒈ 戏剧表演中以笑话、谐语相戏谑,使剧情生动逗趣。后亦指开玩笑。引《西游记·第二六回》:「且不说八戒打诨乱缠。却表行者纵祥云离了蓬莱,又早到方丈仙山。」近取笑 ⒉ 冒名行骗、恶意胡闹。元·无名氏也作「打浑」。引《合同文字·第三折》:「这个,社长你不知,他是诈骗人的,故来我家里打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