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扶持危殆局面。语本《论语·季氏》:“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引语本《论语·季氏》:“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汉书·文三王传》“虎兕出於匣,龟玉毁於匱中” 唐 颜师古 注:“此《论语》 孔子 责 冉有、季路 之辞也。言虎兕出於槛,龟玉毁於櫝匱,岂非典守者之过邪?喻辅相人者,当能持危扶颠也。”
宋 李纲 《辞免尚书右仆射第一表》:“持危扶颠,允迪栋隆之吉;力小任重,免貽鼎折之凶。”
引《论语·季氏》:「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汉·章帝〈赐东平王苍书〉:「公卿议驳,今皆并送,及有可以持危扶颠,宜勿隐。」
词语解释持危[ chí wēi ]⒈ 扶持危局。引证解释⒈ 扶持危局。引《礼记·中庸》:“继絶世,举废国,治乱持危,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唐 杜甫 《风疾舟中伏枕书怀》诗:“瘞夭追 潘岳,持危觅 邓林。”明 王廷相 《慎言·保傅》:“王纲解弛,天下崩离,君子之处当何如?曰:‘非持危拨乱之才不足返也。’”
词语解释扶颠[ fú diān ]⒈ 扶持危局。语本《论语·季氏》:“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引证解释⒈ 扶持危局。引语本《论语·季氏》:“危而不持,颠而不倒。”《后汉书·祭祀志下》“语在《章纪》” 刘昭 注引《东观书》:“章帝 初即位,赐 东平王 苍 书曰:‘……公卿议驳,今皆并送。及有可以持危扶颠,宜勿隐。’”唐 杜甫 《洗兵马》诗:“徵起适遇风云会,扶颠始知筹策良。”宋 苏轼 《次韵周开祖长官见寄》:“仕道固应惭 孔 孟,扶颠未可责 由 求。”明 李东阳 《吊颜鲁公词》:“争射利以卖国,孰扶颠而救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