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顶礼:跪伏于地,以头碰及所崇敬者之足。膜拜:两手加额,长跪而拜。均为佛教徒最尊敬的跪拜礼节。比喻崇拜得五体投地。
例又添一个青年女子,顶礼膜拜,行状举止,仿佛慧娘。——《荡寇志》
这个批评家…也应该对那些向他顶礼膜拜的音乐家们传达他那以救世主自居的关于爵士音乐尽善尽美的幻想。
英kneel and worship (usually at temples); prostrate oneself in worship; make a fetish of;
⒈ 谓虔诚地跪拜。是佛教徒拜佛时的最敬礼。
引《痛史》第二十回:“这句话传扬开去,一时哄动了 吉州 百姓,扶老携幼,都来顶礼膜拜。”
玛拉沁夫 《活佛的故事》:“他们深躬腰身,随时准备跪下去顶礼膜拜。”
《十月》1981年第6期:“波朗 本人就坐在殿堂的正位上,接受来庆贺的各寨百姓的顶礼膜拜。”
引清 邹容 《革命军》第三章:“为除祸害而求幸福,则是为文明之革命。此吾同胞所当顶礼膜拜者也。”
邹韬奋 《学生救亡运动》:“记者为着民族解放的前途,要对你们这先锋队顶礼膜拜,致最诚挚的无上敬礼!”
⒈ 顶礼,五体投地,以头顶礼佛足。膜拜,举两手伏地跪拜。顶礼膜拜指崇拜到了极点。
引《荡寇志·第四四回》:「再看时,塔顶忽全,那老僧前面,又添一个青年女子,顶礼膜拜,行状举止,仿佛慧娘。」
《痛史·第二六回》:「汉人不准骚扰,虽一草一木亦不准动。此令一下,合城汉人无不香花灯烛,顶礼膜拜。」
词语解释顶礼[ dǐng lǐ ]⒈ 跪下,两手伏地,以头顶着所尊敬的人的脚,是佛教徒最高的敬礼。例顶礼膜拜。英shiko; buddhist salute of hending the head and kneeling in adoration;引证解释⒈ 双膝下跪,两手伏地,以头顶尊者之足,是佛教徒最崇敬的礼节。引北魏 昙鸾 《赞阿弥陀佛偈》:“法身光轮遍法界,照世盲冥故顶礼。”唐 慧宣 《秋日游东山寺寻殊昙二法师》诗:“心欢即顶礼,道存仍目击。”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清河 君瑞(张君瑞 ),不胜其喜,宝兽添香,稽首顶礼。”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我的第一个师父》:“善男信女们也个个‘合十赞叹,欢喜布施,顶礼而散’了。”⒉ 敬礼,致敬。引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第三折:“如今百姓每听的 包待制 大人到 陈州 糶米去,那个不顶礼,都説俺有做主的来了。”《水浒传》第四二回:“宋江 在马上以手加额,望空顶礼,称谢神明庇祐之力,容日专当拜还心愿。”《西游记》第四十回:“行者 将菩萨降魔收怪的那一节,陈诉与他君臣听了,一个个顶礼不尽。”⒊ 鞠躬。引《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 邓九公 ﹞説罢,打了一躬。老爷顶礼相还。”王镇 《枪》第三幕:“我地下同志--一中年和尚,站在禅祠门前的香案旁,守着缘簿时时向进香的人顶礼致意。”⒋ 朝拜;瞻仰。引《花月痕》第二回:“﹝ 心印 ﹞前年顶礼 五臺 后,将便道入都,官绅延主 汾神祠。”郁达夫 《雁荡山的秋月》:“呆立了一会,对这 雁荡山 中的秋月顶礼了十来分钟。”徐迟 《井冈山记》:“而现在朝拜 罗霄山脉,顶礼 井冈山 这样的革命圣地,怎么也是驰车来去呢?”⒌ 崇拜;敬佩。引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假和尚》:“士大夫僉顶礼佩服,大众无不涕泣赞叹。”章炳麟 《<社会通诠>商兑》:“以世俗之顶礼 严氏(严復 )者多,故政客得利用其説以愚天下。”鲁迅 《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三)》:“所以要顶礼 明 末的遗民,必须接受他的民族思想,这才可以心心相印。”国语辞典顶礼[ dǐng lǐ ]⒈ 五体投地。指以头顶礼佛足,为佛家的最敬礼。引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三折》:「如今百姓每听的包待制大人到陈州粜米去,哪个不顶礼。」《西游记·第二二回》:「三藏拜谢了木叉,顶礼了站萨。」
词语解释膜拜[ mó bài ]⒈ 合掌加额,长跪而拜。表示尊敬或畏服的礼式。例顶礼膜拜。英worship; prostrate oneself before;国语辞典膜拜[ mó bài ]⒈ 跪在地上举两手伏地敬拜。引唐·白居易〈和微之诗·和送刘道士游天台〉诗:「斋心谒西母,膜拜朝东君。」《儒林外史·第三九回》:「老和尚只得向前膜拜了九拜,说道:『且辞别了恩人,不死,当以厚报!』」近跪拜 敬拜 英语to kneel and bow with joined hands at forehead level, to worsh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