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散曲集。元代马致远(号东篱)作。一卷。收录小令一百零四首,套数十七套,附录残缺的套数五篇。
词语解释东篱[ dōng lí ]⒈ 语出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以“东篱”指种菊花的地方: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引证解释⒈ 后因以指种菊之处;菊圃。引晋 陶潜 《饮酒》诗之五:“採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唐 杨炯 《庭菊赋》:“凭南轩以长啸,坐东篱而盈把。”宋 柳永 《玉蝴蝶·重阳》词:“西风吹帽,东篱携酒,共结欢游。”明 冯惟敏 《南吕一枝花·送贾封君约庵来游上谷南还》套曲:“恰东篱劝插黄花,又南浦催斟緑酒。”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黄英》:“僕以君风流高士,当能安贫;今作是论,则以东篱为市井,有辱黄花矣。”⒉ 园圃名。引宋 陆游 《东篱记》:“放翁 告归之三年,闢舍东茀地,南北七十五尺,东西或十有八尺而赢,或十有三尺而缩。插竹为篱,如其地之数……名之曰‘东篱’。”宋 陆游 《读吕舍人诗追次其韵》:“言归 镜湖 上,日日醉 东篱。”自注:“东篱,予小圃名。”国语辞典东篱[ dōng lí ]⒈ 东边的竹篱。晋·陶渊明〈饮酒诗〉二〇首之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人多用以代指菊圃。⒉ 元代散曲大家马致远的号。参见「马致远」条。
词语解释乐府[ yuè fǔ ]⒈ 古代主管音乐的官署,后世把采集的民歌或文人模拟的作品也叫做“乐府”例许用德制乐府。——清·邵长蘅《青门剩稿》英official conservatory in the Han ynasty (206B.C.-A.D.220);引证解释⒈ 古代主管音乐的官署。起于 汉 代。 汉 惠帝 时已有乐府令。 武帝 时定郊祀礼,始立乐府,掌管宫廷、巡行、祭祀所用的音乐,兼采民歌配以乐曲,以 李延年 为协律都尉。乐府之名始此。参阅《汉书·礼乐志》。⒉ 诗体名。初指乐府官署所采制的诗歌,后将 魏 晋 至 唐 可以入乐的诗歌,以及仿乐府古题的作品统称乐府。 宋 郭茂倩 蒐辑 汉 魏 以迄 唐、五代 合乐或不合乐以及摹拟之作的乐府歌辞,总成一书,题作《乐府诗集》。 宋 以后的词、散曲、剧曲、因配乐,有时也称乐府。国语辞典乐府[ yuè fǔ ]⒈ 职官名。汉武帝置,为掌管音乐的机关,职掌制定乐谱,采集民间诗歌以入乐,并负责训练乐工。⒉ 汉代乐府所采集保存的民间诗歌称为「乐府」。后泛称凡配乐的诗歌词曲,以及文人模仿乐府的作品为「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