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古代道家的一种修养境界,认为视听由精神所主宰,可不受器官的限制。
⒈ 古代道家的一种修养境界,认为视听由精神所主宰,可不受器官的限制。
引《列子·仲尼》:“老聃 之弟子有 亢仓子 者,得 聃 之道,能以耳视而目听。”
张湛 注:“夫形质者,心智之室宇。耳目者,视听之户牖。神苟彻焉,则视听不因户牖,照察不阂墙壁耳。”
引语本《列子·仲尼》:「老聃之弟子,有亢仓子者,得聃之道,能以耳视而目听。」
词语解释耳视[ ěr shì ]⒈ 谓以耳代目。引证解释⒈ 谓以耳代目。参见“耳视目听”。引宋 司马光 《迂书·官失》:“衣冠所以为容观也,称体斯美矣。世人捨其所称,闻人所尚而慕之,岂非以耳视者乎!”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考史三》:“宋 周朗 有櫝带寳笥著衣之论, 司马文正公 有耳视目食之説,皆足以儆世迷。”
词语解释目听[ mù tīng ]⒈ 古代听讼法之一。谓观察受审讯者的眸子而知其曲直。⒉ 谓看人语态即知其意;见人容态即知其所欲言。引证解释⒈ 古代听讼法之一。谓观察受审讯者的眸子而知其曲直。引《周礼·秋官·小司寇》:“以五声听狱讼,求民情。一曰辞听,二曰色听,三曰气听,四曰耳听,五曰目听。”郑玄 注:“观其眸子,视不直则眊然。”贾公彦 疏:“目为心视,视由心起。理若直实,视盼分明;理若虚陈,视乃眊乱。”⒉ 谓看人语态即知其意;见人容态即知其所欲言。引《列子·仲尼》:“老聃 之弟子有 亢仓子 者,得 聃 之道,能以耳视而目听。”宋 苏轼 《闻正辅表兄将至以诗迎之》:“目听不任耳,踵息殆废喉。”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梅》:“梅 亦善候伺,能以目听,以眉语,由是一家俱怜爱之。”国语辞典目听[ mù tīng ]⒈ 看人的笑貌容态,就能知道他所想要说的话。引《列子·仲尼》:「得聃之道,能以耳视而目听。」⒉ 古时听讼之法。引《周礼·官秋·小司寇》:「以五声听狱讼,求民情。一曰辞听,二曰色听,三曰气听,四曰耳听,五曰目听。」